那不勒斯舞曲 [俄]柴科夫斯基 曲 《那不勒斯舞曲》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里,恶魔罗特巴尔特的随从们跳的一段性格舞。这是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它是D大调,4/4拍,小快板转中板,单主题的三部曲式结构,这首舞曲篇幅不长,演奏一遍还不到两分钟。 乐曲开始,先由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 休止符之后,乐队再以主音的分解和弦演奏两小节节奏音型,A调小号从第二小节第三拍的后半拍进入,用比行板略快的小行板速度,演奏活泼而轻快的主题。它的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一样的: 。由于这里把强音放在小节的第二拍上,这就造成了很有特色的节奏: 图 它反复了一次。反复时,双簧管和单簧管作“插花”式的演奏,与之交相逃映,使乐曲更加迷人。 B段和A段一样,也是八小节。节奏型和A段相近,只不过第一句和第五句开始,不是用六个十六分音符,而是用 这样的符点音符。它的速度稍慢而富于表情,所以显得有条不紊: 图 C段速度渐快,它是一段热情奔放的塔兰泰拉风格的舞曲。它从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后面全是连音、断音相间的十六分音符。由于这一段速度上非常之快,又要求发出来的音干脆、清晰,因此,演奏者必须用“双吐”Tu--Ka--Ku--Ka这种点舌音的方法来演奏它。这支曲子能发挥一定的技巧性: 图 后四小节是前四小节的反复。 小号演奏完这三小段之后,乐队再以全奏方式接下来演奏塔兰泰拉舞曲风格的尾声,把乐曲推向高潮结束。 图 柴科夫斯基很喜欢这个主题。1817年,他把这支曲子改编成为一首钢琴小曲在他的《儿童钢琴曲集》作品39号里。 《那不勒斯舞曲》经常作为小号独奏曲目,出现在音乐会上。它既有优美、抒情的特色,技巧又不是很难,但能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这支曲子用上了小号十度音域最佳音响,如果作曲家对小号这种乐器的性能不熟悉,那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一首优秀小号独奏曲的。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