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女巫之舞

admin 2009-8-11 09:40 1273人围观 新品

女巫之舞

[意]帕格尼尼 曲

1813年,帕格尼尼在米兰观看芭蕾舞剧《贝涅温图的婚礼》,这出由苏斯迈尔作曲的舞剧音乐和剧里的神奇故事,给帕格尼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用其中核桃树下的女巫的主题,写成了一首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女巫之舞》。

乐曲用变奏曲式写成,D大调,前面有个情绪庄重的、2/2拍的引子,好似是描写女巫婆正作施展魔法的准备:

这个引子,有的演奏家们觉得它太冗长,就省略了引子的后半部,直接引出了旋律优美的女巫主题:

这个主题一方面描绘女巫美丽动人的容貌;另一方面,对她的魔鬼附身、让人难以捉摸的形象,也有所勾画。

在女巫主题之后,是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带十六分休止符的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构成了这首舞曲的特色。它是这首变奏曲的主题,呈示部分是个小三段体结构,舞曲是它的A段:

B段也是八小节,由一系列和弦和三连音构成,情绪比较热烈:

随后,主题再现,先由小提琴在F大调上用高音演奏,给人以非常清新的感觉。三个乐句之后,又转回到D大调上演奏一遍。

接下去是舞曲主题的三个变奏,每个变奏出现之前,都有表现提琴技巧的过渡乐段。

第一变奏是6/8拍,表现双弦的技巧:

第二变奏,采用左手拨奏与泛音相交替的演奏手法:

这两段变奏充分发挥了小提琴双音、快速琶音、拨奏、泛音等各种演奏技巧,使乐曲色彩斑谰,绚丽多姿,把女巫的舞姿、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二变奏之后,有一段过渡性质的间奏。它是在小提琴的八度的双音上进行的,速度徐缓,带有神奇虚幻的色彩,象是女巫的舞蹈放慢了,在那里施了一些魔法。这段间奏也为快速的第三变奏的出现作了准备。

第三变奏,主旋律是在G弦上用双音和泛音交替演奏的。好似女巫正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

最后接尾声,它用精湛的技巧把全曲引向高潮。这里,先是在提琴的高把位上,用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继而有高低音频繁的大跳,不时插入泛音、琶音。《女巫之舞》所表现出的高难度的小提琴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它是最能获得演出效果的小提琴独奏曲之一。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