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门德尔松交响曲唱片

1970-1-1 08:00 3533人围观 新品

门德尔松氏的交响乐作品并不太多,主要的交响作品有lt;lt;颂赞歌gt;gt;(Lobgesang,又名lt;lt;康塔塔交响曲gt;gt;,OP52,降B大调,即#2交响曲),lt;lt;苏格兰交响曲gt;gt;(Scottish symphony,OP56,a小调,即#3交响曲),lt;lt;意大利交响曲gt;gt;(Italian symphony,OP90,A大调,即#4交响曲),lt;lt;宗教改革交响曲gt;gt;(Reformation symphony,OP107,d小调,即#5交响曲),还有几部交响序曲,譬如,lt;lt;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gt;gt;(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OP32),lt;lt;美丽的梅露希娜gt;gt;(Die schone Melusine,OP32),lt;lt;芬格尔山洞gt;gt;(Fingal s cave,又名lt;lt;赫布里底群岛gt;gt;[The Hebrides],还有人将它称作lt;lt;孤岛gt;gt;[The solitary island]的,OP26)以及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同名戏剧写作的lt;lt;吕依.布拉斯gt;gt;(Ruy Blas,OP95)等等,这些交响作品中以#3,4交响曲的演录最为多见,唱片也多把这两部作品合璧,像我手头的DG公司出品的列文/柏林爱乐版,我还在朋友那里见过倍受推崇的OTTO KLEMPERER的EMI版,但这张片在坊间已难觅踪影,乐友们经常提及的还有一个SONY CLASSICAL的版本,因为这张唱片不但收录了两部交响,而且还把lt;lt;赫布里底序曲gt;gt;一并囊括,又是乔治.塞尔执棒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仅这两点就足以教人寤寐思之,因而心中便一直惦挂着她了.
最近在唱片店掘藏时终于了却了这桩心愿,SONY的这张SBK46 536 是属于所谓“ESSENTIAL CLASSICS“(古典必备)系列中的“ORCHESTRAL WORKS“专辑的一种,如上文所说收录了三部作品,其中,lt;lt;苏格兰交响曲gt;gt;是由安德鲁.戴维斯指挥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于1980年10月在慕尼黑Herkulessaal(赫库利斯大厅)录制的,而lt;lt;意大利交响曲gt;gt;和lt;lt;赫布里斯群岛gt;gt;序曲则是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在1962年10月26日的录音.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是门德尔松1829年访英,于夏季游历苏格兰高地时蕴酿构思次年写作于意大利而后搁置多年于1842年方完稿的一部作品.伦敦听众的热情激发了门德尔松的创作激情,他在那年(1829)于伦敦重新上演了BACH的lt;lt;马太受难曲gt;gt;获得巨大成功,这令他燃起了写作严肃(serious)作品的冲动;苏格兰之行中他目睹苏格兰女王被囚禁的Holyrood宫殿的废墟而感慨万千,由此,他在家书中写道:I think that today I have found a biginning for my Scottish Symphony.这部作品草稿的前16小节便是门德尔松在旅途中用随身携带的速写簿写就的,顺便提一句,他和友人在拜访瓦尔特.司格特爵士(英国伟大的历史小说家,主要作品有lt;lt;艾凡赫gt;gt;,lt;lt;红酋罗伯gt;gt;等)不遇之后,转道内赫布里底群岛,在那里门德尔松写下了21小节的音乐素描,这便是lt;lt;芬格尔山洞gt;gt;交响序曲的开头部分.可见,门德尔松的确不虚此行.但后世的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并无很突出的苏格兰气息,换言之,作品的标题性不甚明显.安德鲁.戴维斯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的演绎有些地方分寸拿捏的很好,首乐章开始的主题进入是在空旷荒凉的背景中展开的,肃穆的气氛被戴维斯处理得极其厚重,过渡到中后部的Allegro un poco agitato(稍快的快板)之后是大幅的高地历史风情画卷描写,很灿烂,是浓墨重彩的部分,巴伐利亚交响把动态做得很足,很宽阔.第二乐章“不过分的活板[vivace]“的表现最见乐团整体实力,木管声部描绘乡村生活色彩时十分温暖宜人,这一点他们做得比柏林爱乐还要出色.但第三乐章“柔板“我不太喜欢,线条不够清晰,织体没有抒情的润泽感,特别是弦乐声部的音色有些冷硬.末乐章“极其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issimo)也差强人意,弦乐部分有点神经质,缺少那种必要的饱满,管乐部分更是有点怏怏不快,铜管声部甚至时不时冒出粗砺的吼叫来,但门德尔松要表现的苏格兰高地人的聚会的热烈气氛却并没有凸显出来.
lt;lt;意大利交响曲gt;gt;是公认的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写于1831-1833年之间,在此期间他周游了意大利名城,据说这是受到歌德的影响.关于作品的结构特征,一般认为,Mendelssohnlt;lt;意大利交响曲gt;gt;的主题生成发展的方式是贝多芬式的,即以一个奏鸣曲式的“Allegro vivace“开始,下来是“如歌的行板“,再下来是小步舞曲样式的“稍快的中板“,最后是“急板“,这其实是海顿,莫差特创立的古典交响结构,但门德尔松在作品里加入了不少意大利民歌素材,比如,终乐章中的萨尔塔莱罗舞曲(意大利舞曲,急速三拍子).塞尔版的第四着实可圈可点,SONY的录音质量也不错,廉价版有点“委屈“.
人们把George Szell(1897-1970)这位匈牙利指挥大师称作“冷面大师“是因为他的严厉,正是他把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训练成了“精密得使人透不过气来“的一流乐团,他给马泽尔留下的珍贵遗产便是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听塞尔的演绎,你唯一能说的就是他的说服力.第四交响曲的#1乐章其实并不容易诠释得深入肌理,这个乐章可以看作是门德尔松意大利印象记的开篇,门德尔松音乐印象里的意大利景致是什么,人们在歌德那里找到了答案,“The land where the lemon trees bloom“(柠檬树花儿绽放的国度),塞尔当然通晓这一点,所以他能把第一乐章演绎得流光溢彩,整个织体一气呵成,无以增删,弦乐声部表情丰富,节奏和音色的转换不漏痕迹而自然生成,具有完美的稳定性,克利夫兰交响的弦乐家们表现出了超强的合奏能力.末乐章急板的Saltarello舞曲,让人几乎想翩翩起舞,弦乐,铜管木管,打击乐编织出一个充满魔力的音场,象盛大的节日,高潮迭起,但结构始终保持均匀,舞曲的气息顺畅连贯,十分煽情,管乐器组展现的超群素养令人赞叹,不但没有拖沓反而调动了整个音色的上扬,丝毫不见有些版本里管乐的如履薄冰,气喘吁吁.这一切,多半要归功于塞尔,塞尔的层次感,均衡力以及对声部张力的调节简直叫人拍案叫绝,老一辈大师的风范的确有令人钦慕而叹为“听“止之处.
听完了两首大交响再听这首lt;lt;赫布里底序曲gt;gt;竟无丝毫倦意,因为这赫布里底群岛风光的速写太美丽了,门德尔松的序曲毋宁说是交响音画,10分钟长度的乐章全景式地描绘了Hebrides的绰约风貌,北方群岛的旖旎风光撒落在绿水的倒影上,音乐摹仿的鹰击长空,鱼翔潜底,海风呼啸,惊涛拍岸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乐曲的行进仿佛是巡航在列岛的周边,观光于云蒸霞蔚的盛景,塞尔营造的音响氛围就象是海市蜃楼一般令人着迷,特别是乐曲的主题引子,有一种辽阔的大气,不是返舟湖上的逍遥,而是战舰光荣出港面向大海的豪迈和壮观,这大概正是门德尔松想要的.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