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贝多芬《迪亚贝里变奏曲》

2009-8-11 09:40 4023人围观 新品

这是贝多芬所写可以撑完一场音乐会的变奏曲,在他那个年代即兴变奏是必备的才能,如何在五十分钟的漫长时间里,变得漂亮、变得丰富、变得不单调,正考验着作曲家贝多芬的本事。不过,如何在三十三段变奏中,弹出每段变奏的性格,却又不打乱乐曲本身的逻辑性,考验的就是演奏者波里尼的指下功夫。

听波里尼这样深思熟虑又同时具备炫烂技艺的钢琴家,演奏技巧艰难结构庞大的《迪亚贝里变奏曲》是相当过瘾的事,历练纯熟的他果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就驾驭掌控了这首作品,不过对乐曲太熟或是不熟都会是问题,波里尼显然犯了前者的毛病,太过熟练让他对这首曲子失去了诠释的新鲜感,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演奏,虽然令人满意却没有激荡出经典的诠释典型,以波里尼的地位与份量而言,这是相当可惜的事,尤其是前半段的录音这样的情况更为明显,后半段才倒吃甘蔗情况改善。

波里尼同样以一贯严谨的态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刚直的蓝图,这是我们想像得到的:不仅没有以突出各变奏间戏剧感为手段来博取好评(然而李希特却以此达到说服力极高的成就),而且触键上并未调入太多美味,甚至可以说有些 拙。不过虽然已有些年岁,波里尼在节奏控制上仍旧维持着他久存的盛名,听听看第27段变奏,稳健而自信的快速音阶,就可知他宝刀未老。

此外,每段变奏之间的力度也拿捏合宜,波里尼不是位会在最缓板与慢板中自我沉溺的钢琴家,而能在收敛的音乐表情中展现最丰富的面貌;强奏时也具有一定的冲击感,高音部与低音部同时都展现适度的份量,刺激但不逾越界限。或许其中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在第31段变奏时可以听到波里尼的吟唱;而第24段与第32段变奏的赋格段落,则让笔者期待波里尼或许会在巴哈作品里,有压倒性的抢眼表现。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