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查看内容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特点(上)

2009-8-11 09:40| 发布者: | 查看: 864| 评论: 0

广播电视这一宣传媒体,其效果好坏是以广大听众、观众能收听收看到、并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工作者所创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广播电视节目从创意设计到广大听众、观众能收听收看到,它大致要经过三个大的环节:

1.创意关:好的作品,关键的一步是要有好的编导创意,有了好的创意设计,才能诞生出吸引人的好作品;

2.制作关:没有先进的前期、后期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手段,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它是实现编导创意的基础和关键;

3.播出关:没有先进的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覆盖技术手段,再好的广播电视作品也只能编导一个人欣赏,而广大群众却无法共同享受,广播电视发挥不了它真正的媒体作用。所以我们说播出关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绿色通道”,是实现广播电视媒体作用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一关。

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覆盖是广播电视宣传媒体的最后一道关口。而这最后一道关恰恰又是引导和制约着广播电视发展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一关。正是有了无线电传输和发射技术,才诞生了广播电视这样一种极具有优越性的媒体;正是有了飞速发展的先进传输和发射技术手段,才使得广播电视这一事业如此的方兴未艾,广受欢迎,以致于先进的传输发射技术手段能使人们能在同一时刻看到听到地球背面正在发生的事件,能使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一位默默默无闻的无名人士一夜之间变成全球知晓的风云人物。所以这一道播出关以前是,今后仍然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引导轨迹。它的发展进程制约着广播电视这一媒体所传播的速度、覆盖范围,所以它既是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三个关口中的最后一关,又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一关。它的好与坏、优与劣,直接制约着广播电视这一媒体作用的发挥。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是由广播电视播控系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电缆传输、光缆传输、微波传输、卫星传输)、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中短波发射系统、调频、电视发射系统、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卫星直播电视广播系统等)、广播电视动力保障系统、广播电视监测网系统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的集合。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其任务就是保障这一庞大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或者说是在设备硬件上使系统最为先进、最为优化、最为可靠地运行;在软件上要使操作设备的主体——人,最大程度地掌握所使用的系统,使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效能,使系统始终运行在可靠、安全的状态之下。在这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背后,全国有几十万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人员正战斗在很少有人知晓的高山上、甚至坑道里,用他们的脊梁默默地支撑着这一庞大的系统,保证着这一“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

一.不同历史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技术维护工作均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播出频率、频道和播出时间不断增加

广播、电视发展初期,播出频率、频道较少,每天播出的节目时间也只有3~4个小时。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有线电视广播、卫星直播电视广播出现以后,广播电视频率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从而使电视播出频道急剧增加,从原来的三、四个频道发展到二、三十个(国外有的系统已发展到一百多个电视频道)。每天每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时间也从原来的3、4个小时迅速增加到17、18个小时,有些电视台甚至24小时连续滚动播出。

2.播控系统、传输系统日趋复杂

以前,由于播出频率、频道较少,播控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只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频道播出机房。随着播出频率、频道的迅猛增加,以前那种单一的、相对独立的单频道播出方式已不能适应,为此出现了相对复杂的、有单频道播出系统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调度相对灵活的综合性播控系统。这种系统,不仅有规模庞大的视音频切换矩阵,更有功能齐全的诸如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周边设备。这种系统能把电视台、电台的各技术子系统(如新闻直播室、综艺演播室、外场转播车、录制系统、卫星地球站、微波传输站、发射台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能适应大型综合性活动的广播电视转播,调度灵活,使用十分方便。

3.传输系统容量迅速增加、传输手段多样化

广播电视的覆盖与传输系统的发展关系密切。起初由于技术的限制,省际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手段主要是租用邮电系统的模拟大微波干线,市内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手段除了小微波外,就是同轴电缆、电话专线。由于微波传输和同轴电缆传输均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且传输容量很小,故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来说,大范围有效的电波覆盖是相当困难的。中央的广播电视节目只能到达主要省市,广大的农村、边远地区很难覆盖到,尤其是象新疆、西藏地区,中央的新闻要延迟1~2天才能传到,这显然是不能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需求的。其次,由于播出容量的迅猛增加,以前那种单一的微波和同轴电缆传输方式,无论是其容量和质量都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出现了卫星传输手段、光缆传输手段、数字压缩手段等等。这些手段的出现,解决了以前传输容量小、传输覆盖面小的问题,从而为大面积的广播电视覆盖、多通道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提供了有效的“绿色通道”。由于卫星传输有一点多面、传输覆盖面大等特点,现在从北京传节目到上海与传到新疆几乎是一样的方便,甚至传到地球背面的美国,其难度也是一样的。卫星和光缆传输的另一个技术特点——大容量以及压缩编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解决了无线电频率资源不足的弊端,使同时传输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广播电视节目成为现实。

4.发射系统的固体化

中短波、调频、电视广播的发射在我国是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在我国这些发射系统以前都具有设备庞大、功耗大、效率低、设备老、改造周期又长、维护困难等缺点。所以发射系统这一广播电视维护岗位相对而言既是一个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故障风险大(容易出大故障)的岗位,又是播出关中的最后一关。如何解决好这一环节的安全性是近年来的迫切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固体化器件逐渐成熟,这一既节能、又高可靠、低维护的新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全国各发射台。全固体发射机正成为发射系统的宠儿。现在,发射机房在逐渐地变小,设备功耗在逐渐地变小,可靠性在提高,与此同时,高科技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

5.系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

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由数字方式取代模拟方式这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广播要向DAB过渡,电视要向DVB过渡、HDTV过渡。而目前正是模拟向数字转变的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期,播控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都要逐步地实现数字化,三大系统的设备也将逐步地进行更换和改造。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效的数字压缩技术、信道附加信息传输技术也迅速发展,从而使一条传输通道的传输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传输的内容越来越多。多声道传输技术、图文电视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等等也相继发展起来,使广播、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6.系统的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当今世界已变成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技术无孔不入。广播电视领域传统的那种模拟硬件,早已被计算机技术改变得面目全非。计算机已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个领域,传统最为典型的所谓“放音机+调音台”的广播播出模式,也被计算机网络传输自动播出系统所取代。就连那些资历颇深的编导们,在制作完自己的得意之作后,由于最终的成品不是在传统的磁带上,而是进了计算机,不免心里觉得有些空荡荡的。但是,当其制作的节目通过这一他还“不完全放心”的计算机网络传输自动播出系统及我们数字的“绿色通道”传播出去后返回他的耳朵时,他心服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之快,使我们长年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变得手足无措起来。知识爆炸的时代,使原来的“知识分子”一不留心便会变成新时代的“新文盲”。面对这扑面而来的技术变革,这始料未及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如何能自如地驾驭好这一变化多端的“变形金刚”,使我们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能顺应这时代的变化,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根据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研究好、掌握好、使用好、维护好这些新技术下诞生的新设备,使这一“绿色通道”不但始终不间断,而且质量越来越高,是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尽快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在新时期,由于广播电视这一媒体对广大观众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反过来广大观众对广播电视这一媒体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人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电视,这枯燥的业余时间如何打发。由于客观上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与要求的提高,从而为广播电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开发更高质量、更多功能的广播电视技术也就有了巨大的市场和推动力。

广播电视媒体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播出关”,是由二个部分,硬件和软件所支撑着的。现代社会的广播电视媒体需要高科技的硬件和软件。只有一流的硬件,而没有一流的软件,那么一流的硬件就等于是一堆废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什么是硬件?硬件就是广播电视设备。正如前述,新时期广播电视硬件有六大新的特点,它正朝着系统自动化、数字化和固体化、计算机网络化方向发展。解决硬件的主要办法是什么?主要是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方面我们不加以叙述。

什么是软件?软件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如果硬件解决了,那么如何在新时期培养新一代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用规范的方法去使用、操作和驾驭这些硬件,使这些硬件设备最大可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延长其工作寿命,高质量、高可靠性地运转,正是本文主要要探讨的主题。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最终目的是“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地播出、传输、发射广播电视节目。在我国,老一代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已经为我们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维护管理方法,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技术维护领域的专家、骨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前是15年、10年、5年,到现在有的系统与设备已到了3年。原有的系统、网络在3~5年内就被完全改造和更换。知识的老化与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矛盾日益显现。为了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适应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新目标、新意识、新思路、新方法,以迎接新时期和二十一世纪的更大的挑战。(未完待续)转载自傲视全球电视网

摘自:hc360慧聪网专业灯光音响行业频道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