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查看内容

摄像机的光圈及其控制(一)

2009-8-11 09:40| 发布者: | 查看: 2144| 评论: 0

本文作者薛建博先生,陕西电视台制作部演播科工程师。

关键词:光圈 曝光 布光 亮度峰值

在电视节目拍摄中,要经常调节的视频功能键并不多,有滤色片、聚焦环、变焦钮、光圈等。而在这些功能键中,只有光圈无论与节目艺术效果、还是与画面技术质量都紧密相关。这一点在演播室中尤为明显。每当演播室做节目时,在导演控制室中总有一个人始终把手放在光圈调节器上。

为什么光圈这么重要呢?这要从它的原理说起。

光圈的原理

光圈是摄像机光学系统中专门设计的一个可以改变其中央通光孔径大小的孔径光阑。它一般由一组光圈叶片构成,调节摄像镜头上的光圈调节环,可以改变该光孔的直径大小,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使CCD上获得适宜的照度。光圈的作用有3个:(1)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的大小;(2)控制所摄画面的景深大小;(3)改善像质。

因为摄像机的快门速度一般是固定的,所以在电视节目拍摄中,实际上只用光圈来控制光通量的大小,根据拍摄意图形成正确曝光。至于控制景深和改善像质等功能,在摄像时基本不用,或者通过别的方法来实现这两项功能。也就是说,在演播室电视制作中,对光圈的调节和控制实际是对画面曝光的调节和控制。曝光在摄影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摄像机成像的载体与电影和银盐图片摄影所用的胶片根本不同。它是光电感应后,由微弱的电流形成影像。这使得摄像机的曝光和胶片摄影的曝光截然不同,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更多的限制。例如,摄像机成像需要一个最低照度,否则画面会有杂波。所以,一般演播室灯光的照度都较高,而光圈的运用就更为频繁。

电视制作的结果是体现在录像带上的。不管设备多高档,也不管别的制作人员做得多好,只要调光圈时出现一点差错,节目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可见调光圈是多么重要。

光圈调节失误的原因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如果发现电视画面忽明忽暗,有时发灰,有时过激,这就是光圈调得不合适造成的。光圈调得不合适,大致有两种原因:

(1)调光圈者不了解灯光师布光的意图。因为灯光照度的范围很大,但摄像机的宽容度并不大。一般布光时要尽可能使场景的亮度处在摄像机的感光范围内,这样就能使场景在画面中充分展现,也就是平常说的‘光很匀’。但有时为了某种艺术意图,或碍于一些现场条件限制,往往要使场景的亮度范围超出摄像机的感光范围。本来节目录制时调一下光圈,就一切都解决了。若技术人员调光圈时不了解灯光师布光的意图,只是按平常的技术要求去调光圈,就有可能出现画面中该亮的地方不亮、该暗的地方不暗的现象。

(2)调光圈者没有掌握或忽视了技术标准。在演播室电视制作中,技术上要求制作系统内必须实现“三统”,即时间统一、相位统一、幅度统一。其中幅度统一是指各信号源的信号幅度应当一致,符合标准。国家规定了全电视信号中图像信号幅度的最大值为0.7Vp-p。即消隐电平为0时,电视图像信号的白色电平为700mV,黑色电平为1435mV,这些在示波器上都有精确反映。如果对应的旋钮没调准,画面就会出现反差大、灰雾等现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