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刘永春:从央视筹备“国家网络电视台”谈如何加强新媒体建设

2010-10-8 13: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8| 评论: 0

  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旗下央视网正在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筹备。新媒体正日益成为重要的舆论新阵地,广电新媒体要发出主流声音,正确引导舆论,必须加强新媒体的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刘永春通过央视筹备国家网络电视台谈应该如何加强新媒体建设。

  新媒体的宽广覆盖面,使其用户规模增长迅速。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网民总数达到2.98亿,位居世界第一;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8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网页总数超过160亿个,同比实现90%以上的增长。

  从影响来看,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正日益增强。从2007年发生的重庆“钉子户”、厦门“PX项目”、陕西“华南虎事件”到“艳照门”等一系列影响重大的事件,都发端于网络,来自网民的持续关注更是成为影响事件进程的重要推手,互联网也因此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特别是在2008年拉萨“3.14”暴力事件中,当中国民众面对西方媒体的扭曲报道和恶意攻击时,中国正是通过互联网汇聚了网民的正义之声,形成强大的民意力量,打破了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为中国在世界赢得了尊重、维护了形象。

  中国必须要培养跟自己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大型媒体,否则就没有舆论主导权,也没有与经济实力相称的文化软实力。中央高层领导最近确实非常关注媒体的国际传播力问题。现在中国只要出一件事情,西方有关的负面报道就铺天盖地,媒体的声音却非常弱小。中国的经济与外交实力起来了,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却西强我弱,信息交换严重不对称。

  可以说,网络给了中国一个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机会,给了中国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渠道,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进行“分化”、“西化”,实施“和平演变”的挑战。发展新媒体、占领新阵地,无疑将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占领新媒体阵地,发出主流声音,正确引导舆论,统一全民思想,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使传统主流媒体成为建设主流网络媒体的主力军。

  近年来,为支持新媒体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05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把重点新闻网站同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同等对待,“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2006年下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扶持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等;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重点新闻网站的竞争力、影响力。国家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重点新闻网站的资金支持。”

  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媒体的高度重视,并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仅此还远远不够,与商业网站的发展模式相比,由于体制机制因素限制,这种投入持续时间长且资金量较少,和当前发展新媒体的急切要求极不适应。

  为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应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围绕如何扶持党办新媒体的发展,制定新政策,落实已有政策。如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免税期延长;

  二是建立国家新媒体发展基金,支持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等创新型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的发展;

  三是解放思想,转变机制,切实促进重点新闻网站等新媒体改制和上市,用市场化手段提升主流媒体网站的实力。在这方面,《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已经明确指出,“重点网站可以把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开,经营性部分转企改制,在确保主办单位控股前提下,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进一步壮大实力;可以吸纳国有资本组建股份公司,条件成熟时在国内上市融资”。

  四是广电部门要抓住机遇,整合中央三台网络资源,扩大新媒体影响力,以新媒体的发展,带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源整合、机构调整,促使广播影视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盈利方式、管理方式、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发生变革。

  传统电视媒体进入新媒体领域,不仅需要引进新人才,还要开拓新机制、创建新体制,全面释放出新媒体的产业能量。这对传统电视媒体的主管部门和现有电视媒体管理体制都是严峻挑战。

  国家广电总局在“2009年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提出突出重点,加快发展新媒体。要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两个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广播影视由单一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

2009年09月22日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