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李华龙:新形势下中小广播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010-10-8 13: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3| 评论: 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广播电视台李华龙谈新形势下中小广播电视台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广电总局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媒体发展。总体上来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消费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场信息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形态、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从自成体系向开放体系、从不对称传播向互动交流方向转变。

  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广播电视业必须选择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1.盘活现有资源,优化内部结构,发扬系统优势,形成整体力量,营造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小广播电视台必须首先进行结构调整,改变过去栏目一成不变的状态,改变让人一闭起眼睛就知道当时放什么节目的老旧做法。根据本地的风土人情结合时下广播电视流行的节目,适当做出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节目日新月异,丰富多彩,想不关注本地广播电视都不行,有效地抵御各大电视台的竞争和渗透。

  2.节目质量决定全台的收入

  实行以质量为中心的分配体系,全台职工月收入随当月质量检评得分上下浮动。对固定栏目实行季度评分,得分高者给予奖励。对摄像、编辑、播音、主持、文稿等各类专业人员,以每周对应项目的评分为基础,全年累计得分最高的评定为最佳专业人才,对被评为最佳专业人才的员工予以重奖。在质量评价面前,促使员工去提高效率,熟悉业务。

  3.有必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精髓,是节目创新的保证

  一些员工抱着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照领、得过且过的心态,不思进取、不重视业务学习,妄自尊大,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而精益求精的压力和动力不足,从而导致节目创新能力的萎缩与整体后劲不足。中小广播电视台内部普遍存在小而全的现象,导致机构臃肿,队伍膨胀,效率低下。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与低素质人员的过剩同时并存。由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缺乏,一方面是低素质人员出口不畅;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级人才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和发展空间,人才出现流失。

  4.实行保证基本收入、放活劳务收入的按劳分配机制

  一方面,凡正常上班者都发基本工资。另一方面,劳务收入全部浮动、按劳分配,根据不同岗位实行四种劳务分配制度:节目宣传部门的员工通过参与节目制作获取稿费;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实行系数考核岗位津贴;技术部门的员工实行按使用费一定比例提成的技术津贴;司机的员工实行接使用费一定比例提成的出车津贴。劳务收入实行双挂钩:一方面和节目质量评价得分增减情况挂钩;另一方面和广告收入挂钩。对节目质量确定的基本分和对每月广告收入确定的基本计划,作为收入挂钩浮动的依据。

  5.科学地设置技术岗位,合理地配备技术人员,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

  技术专业人员应致力于应用软件的升级和生产流程的规范,深入开发技术潜力和充分运用设备功能;重视全员技术培训,非技术专业的策划、编导、记者都应当十分熟悉设备功能,以促进技、艺结合,提高媒体整体的技术应用水平,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技术潜力发挥充分的新型路子,以技术创新推动节目形态的创新和制播方式的创新。同时应重视资料共享平台的建立,在网络化、数据化的技术新形势下,建设以数据流为主要记录方式的资料库,开放网际交换,使成品节目和节目素材的收集、整理、保存、再利用更加科学化,全面提升节目编辑、制作和传输的综合能力。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音频网络技术的发展己经相当成熟,加快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这些非线性网络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录像机和磁带的依赖,实现了不同工作环节间的视音频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系统的投资及运行成本,改变了传统的制作流程,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带来了一场革命。

  6.建立广播电视台网站,提升本合的传播形象,提高本台的知名度

    当前,以互联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也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信息载体,已经被人们视为继报刊、电台、电视台之后的又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媒体。它以其独具的传播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新闻传播速度,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范固,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升级上星台及相当部分肯线台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已正式投入运行。中小广播电视台也应该跟上新形势,建立自己的互联网站,把本台的新闻节目延伸到世界,提升本台的传播形象,提高本台的知名度。

2009年11月02日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