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北京移动数据部杨成军:三网融合与新媒体

2010-10-8 13: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6| 评论: 0

       下午好!我来自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杨成军,今天讲的题目是三网融合与新媒体,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新媒体的内涵,二是三网融合背景介绍,三是三网柔和路径及新媒体机会。

       介绍第一部分,新媒体部分,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能微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是媒体,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传统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电视、广播、杂志。


  关于新媒体,维基百科:新媒体广指利用电脑计算机蓟子训处理机网络等新科技,对传统媒体之形式、内容及类型所产生的质变。也称为第四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方式比较多,从技术的角度、艺术、媒体形式的划分,每个领域和角度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新媒体的产业类型:电玩产业、动画产业、搜索引擎、网络拍卖等等,多数旧媒体产市场的力量仍为主流,多数政府管制机构仍以管制旧媒体产业方式规范新媒体,新媒体基本上还是在旧媒体的行业或者企业。


  新媒体有一些什么样的种类呢?从三网融合的角度来说,前一阶段电信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因为出现了一些应用业务,搜索引擎、虚拟社区、博客、微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电信网和广播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数字电视这些应用已经在开展,已经有应用了。


  电视正逐步沦为第二媒体,一回家两个人一起看电视,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现在回家后看电视就是父母看电视,其他用计算机上网或者看新闻。三网融合,三网融合特别容易让人误导,三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业务。匹配终端的相关概念三屏融合。电信与广电业务相互进入,不是物理网络的合一。三网融合是广电和电信和互联网业务之间的整合,而不是物理网络的整合。


  国外三网融合的进程,和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类似,互不仅如,到逐步融合,到全面融合,美国比较早期在84年之前,不准跨行业经营的,92年、03年逐步双向开放,到96年以后,电信法通过,就双向开放,英国91年不准进入的,92年逐步开放,双向开放是01年,它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比较类似,早期的时候电信行业电信运营商实力比较强,相对而言,广播行业有线电视发展壮大,之后推动业务创新与融合业务发展。


  中国97年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99年发文这些部门不能做广电的业务,广电的部门做电信部门的业务。2000年三个网络融合业务互相接入。05年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08年提出三网融合,09年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双向进入。


  因为中国的情况和国外的情况不太一样,电信部门和互联网这个领域通信不在管,广电部是广电总局管的,因此进展不是特别顺利。一直到今年6月底,5月出台了试点意见,最后定下来12个试点。


  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有线电视网和电视网的融合,广电开展宽带接入,电信运营商可以做IPTV业务,电信开展节日传送以及基于IP网的节目集成运营、自办频道。

     与政府的基本责任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也说了,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效管理互联网。


  三网融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固定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基础设施界面清晰,电信运营商负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互联网业务提供商负责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商务合作模式明确,电信运营商收取互联网接入费,互联网提供商收取服务费,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电信运营商做网络规划时比较难以考虑业务需求,因此在业务和网络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两者之间相互促进,随着业务的增长,业务对宽带的需求会更多的,运营商进行宽带的同时,互联网业务发展得更好,这还是比较联系的。

  互联网和电信网融合产生一些媒体应用,提供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电视、杂志、报纸。另外也出现新的媒体形态:博客、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等。也有比较显著的差异,新的内容发布方式和用户参与模式,以前自己看自己的报纸,在网上看一篇文章进行沟通和交流,融合带动了新业链:内容、终端、系统集成,引进了新的商务模式。从产业的角度:融合的结果是固定互联网发展起来了却没有固定通信运营商什么事。除了做接入以外没有什么关系,不管互联网以及商务网以及其他的应用都是没什么关系,基于固定运营商经验和教训也罢,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移动网络考虑多一点,基础设施分工明确,但在演进过程中,移动运营商负责用户接入、业务接入,业务提供商负责内容和应用,像移动梦网都是运营商负责业务接入的。商务合作模式成熟,运营商负责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运营,业务提供商负责业务运营,双方合作分成。


  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融合的未来是移动互联网,移动的互联网的特征,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及时服务,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位置、个人签约信息,为用户打发垃圾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移动互联网的挑战,标准化不够好,终端适配困难,移植成本高,移动还做了一个工作,手机定制,开放性不够,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供应链,开放性不是很好,应用的开发进程较慢,无线网络能力面临挑战,用户多的时候网速下降比较明显,终端的电池、显示、输入需要进一步改善。


  移动网络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移动梦网呈现了百花齐放的业务应用,中国移动在媒体应用方面努力,包括短信、彩信、WAP、手机报、手机阅读、无线音乐。


  电信网络和广电企业融合问题,对广电开放,对电信也是开放的,宽带开放VOIP广电和点新开放节目传送,手机电视业能进行业务传送,电信运营商能够集中播控,自办频道,广电能够做增值业务,广电行业还是电信行业都觉得,都是已经在做的。电信行业已经在作手机视频的分发,上海电信已经做了IPTV有很大的用户规模,在三网融合的前提下,只是把这件事情更明确了。


  广电和电信企业一般采用三种合作模式,双网并行、宽带和内容捆绑营销,重庆广电和重庆联通(600050,股吧)合作,通过较低资费捆送加密电视的方式发展宽带用户,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各建一段,江苏广电和江苏移动合作,由广电提供管道和技术,负责安装和维护,移动提供宣传、经营和出口带宽,共同推广。


  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具有合作基础,中国电(600795,股吧)信基础设施是最完善的。未来合作之后有什么样的影响,不管北京还是其他的地方,关于宽带广电能占到多大的份额,大家也不是特别乐观,因为以前做过很多的探索,上海IPTV一百万用户,这也是占到比较大的份额。


  中国移动在广电和电信方面做过一些努力,手机视频基于移动2G和3G、WiFi网络的视频分发服务,中国移动与CCTV等有节目制作与播出资质单位开展长期合作,业务管理、视频音频流分发机遇移动网络,与视频的分发服务器连接,依需求选择和点播喜爱的视频节目。


  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公司合作推出,用户和业务管理由移动网络承载,频流音频流由广播网络承载,可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服务,用户可想观看普通的电视一样选择不同频道,使用广播服务。


  手机视频业务介绍,手机视频指基于移动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提供影视、娱乐、原创、体育、音乐等各类音视频内容直播、点播、下载服务的业务。广电部门负责集中播控,内容管理、视频资源,电信运营商负责客户接入以及营销、推广、投诉处理,另外就是分发平台,另外就是资费。


  手机视频内容资源准备情况,建立了近40路直播滚播节目,包括CCTV1、2、4、5、6、CCTV、东方卫视等。移动网和互联网都是比较挑战的问题,因为操作系统,每个厂商显示屏差异都是比较大的。

   PAU所适配终端有600多款,TD终端还是有比较小的。在手机电视服务方面,总体来说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推出的业务,中广传播的广播网络提供的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下行传输,利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鉴权管理系统和中广传播用户管理系统完成对用户的认证、授权和管理。用户通过支持该业务的手机终端实现业务订购和广播电视节目收看的业务。共提供7个频道的试点播放服务,包括中央媒体等,特色睛彩世界杯、睛彩电影。


  新媒体的未来特征:新媒体服务的内容仍然是决定性因素:虽然内容都是由广电领域提供,但广电领域的企业仍然存在竞争关系。内容发布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移动新媒体具有随时随地性的同时,但有一些应用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垃圾短信特别多,从媒体应用来说,还是要考虑既要把内容主动推送给用户,还要考虑不要影响用户正常生活。媒体服务商把用户的点击率喜爱程度比较高的内容排一个序,比较靠前的都是格调内容不是特别高的内容,从企业来说怎么样平衡?迎合客户还是引导客户需要平衡和尝试:参考人们对新媒体服务的兴趣而提供业务,但还是要逐步要升人们对深度信息的兴趣。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广播是新媒体未来的目标。


  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对于数字内容的生产者来说,三网柔和扩大了内容分发渠道,电影和电视剧均有望进入互联网;电信运营商也可直接从数字内容生产者获得节目。通过IPTV业务带动宽带接入和增值业务发展,维持宽带用户的高ARPU值。对有线电视公司而言,三网融合为整合并组建全国性有线电视公司提供了难缝的机会。有线电视公司获得互联网接入许可,开展从广播到点播及各种网络增值服务,扩展了电视的功能。不过邬贺泉认为,三网融合还面临着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在这6880亿元中,电信宽带升级、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算达2490亿元,可激发和释放社会的信息服务于终端消费近4390亿元,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机顶盒生产与安装新增就业达20万,对GDP的贡献达到0.8个百分点。

2010年07月21日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