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歌剧录音浅谈

2011-7-16 22: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9| 评论: 0|原作者: 戴海敏 江海波|来自: 依马狮广电

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平凡。各国不同的文艺节目展演在中国的舞台上,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作为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记录、制作和保留这些优秀文艺节目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责任。

  日前,世界古典音乐史上享有空前地位、被誉为“最伟大的歌剧”的瓦格纳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首次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德国科隆歌剧院近400人的演职人员陆续到位,把长达16小时的舞台现场搬到上海大剧院。并首次在国内实现歌剧的高清转播。前三幕延时20小时播出,而第四幕进行了实况转播。在这次大型节目制作前,我们对音乐创意的了解、录音系统的设计、话筒的布置等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录音质量,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和反馈。

  一.音乐创意的了解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作曲及编剧的一部大型乐剧,于1848年开始创作,至1874年完成,历时共26年。创作灵感来自北欧神话内的故事及人物。瓦格纳的歌剧又被称为交响式的歌剧。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人声和乐队的关系根本不是主要旋律与伴奏的关系。他的人声与乐队始终处在复杂的对位关系中。乐队绝对不是人声的伴奏,而人声往往是乐队中的一个声部,人声完全是贴附在乐队织体之上。对于我们日常制作中,一般认为人声为主,乐队为辅。通过前期的了解,在节目直播中我们能很好把握乐队和歌唱之间的关系。体现瓦格纳的交响式歌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作品的情况下,要想准确地将它的内容风格展现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录音师,音乐创意的了解是我这次工作的最大体会。


 

  二.录音系统的设计


  本次采用高清电视直播。我们共动用视频、音频二辆直播车。其中5.1音频车主要负责现场声音的拾取、分轨记录、合成等。系统如图1和图2。



  在图1中剧场拾音用三个话筒/线路接口箱通过光纤和音频车相连,视频车提供二路机头话筒做掌声效果。26路信号输入STUDER VISTA8调音台和TASCAM X48多轨机。调音台输出立体声信号送视频车,其中包括一组乐队、一组人声、一组混合声,以便后期制作。

  在图2中主要解决二车的通讯和视频监看功能。视频车提供多路画面,在音频车上主要观看PGM信号和二号机位的全景画面。二车对讲为Clear-Com RM-220系统。
在上述系统中,视音频的同步和延时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工作前要调整确认,确保整个直播和录制的节目在视音频上同步。在音频车上由于视频信号通过转换、多画面分割器等设备,在制作中画面有一定的延时,但对实际工作影响不是很大。



  三.现场拾音

  现场拾音分为三个部分:人声、乐队和环境声三个部分。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演员达上百人之多,有独唱、合唱等形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即不可能用如此多的无线麦,而平板话筒的效果使人不能容忍。所以在人声部分我们通过试验最后采用了Sennheiser MKH416话筒(如图3)。共用了五支,使用12CM高的话筒架。话筒指向人站在舞台第一道侧幕时人的胸口。调音台设置为LL、L、C、R、RR。整个录音过程中话筒的拾音令人相当满意,演员演唱中声像定位清晰,没有明显的乒乓效应。乐队对人声部分的干扰也较小。在演唱中演员位置的不断交替,声音的动态范围很大,所以五支话筒都没有使用噪声门,仅仅加了些压缩以防止声音过载。



  乐队拾音是这次演出重中之重。在瓦格纳的乐剧中,乐队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是整个歌剧的一个中心要素,它甚至超越了人声成为戏剧的主角。原来的乐队配置达上百人,由于上海大剧院的乐池关系,该乐队的编制没有达到原定规模(如图4、5)。在整个乐队中弦乐仅仅为双管制。即小提1*12、小提2*10、中提*8、大提*6、BASS*4。而管乐部分基本达到四管制的标准,根据不同场次在竖琴、笛、长号等乐器上有所调整。在彩排过程中M3、M4话筒原来放在Vc、Va处,因后面的打击乐音量太大,而前面的弦乐感觉不够所以调整为图4位置。打击乐位于舞台下方,层高不足2米,其声音也不够通透,因此使用M11作补充。竖琴同样如此。本次录音话筒选用了Schoeps MK系列、Sennheiser MKH系列和Neumann系列,保持了音质的一致性。在图3中A1、A2话筒拾取的是环境声,为5.1后期制作提供素材。在《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中,整个乐队弦乐部分听来稍显单薄,管乐的表现相当满意,铜管部分完全展示了瓦格纳的效果。整个乐队的演奏与舞台上的声乐表演浑然一体,深深打动每一位观众。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这些世界经典的歌剧和音乐会将会越来越多的在中国上演,要能够为广大观众奉献出这些视听的饕餮盛宴,我们音频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