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编剧技巧: 戏剧语言要易上口

2012-4-12 01: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5|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戏剧语言,不论话剧的台词或戏曲的唱词宾白,均须易于上口,铿锵有声。贝克说过:“有些台词意思说得很清楚,也符合人物性格,但在舞台上演出时失败了。”原因是“不容易上口”。

  要达到戏剧语言的铿锵动听,传神传色,剧作者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戏剧语言,不论唱词和说白,都须讲究平仄和同音字要避免在一句中重迭过多。话剧作者一般不讲究平仄,是一大缺憾。凡懂得诗词平仄的作家一般都能写出朗朗上口的台词,而不懂平仄的作者他的剧本上演时就须由导演和演员加以改换字音。剧作者要仰仗别人来替他修改台词总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话剧作者也应当懂得平仄。关于平仄的道理实在并不困难,除了平仄以外,还须注意同音字可迭用到两个以上,这同音字不论是母音也罢,子音也罢,念起来就会不顺或拗口。

  2. 掌握人物性格是写好台词的重要条件,在台上说的话尽是作者自己的话,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话没有太大的差别,不结合性格的话演员不容易说得铿锵有声,作者自己的话总是抽象的、概念的,知识分子的气味很重,不符合工人或农民的形象和性格,演员就很难说得有声有色。如果作者写出来的真像工人或农民说的话,演员深入性格,说出来的话自然铿锵动听了。如果作者写出来的工人或农民的话,虽然文字上修饰得很优美,音韵也不错,但不符合工人或农民的性格,这样“优美”的台词演员也难以说好的,甚至于有时越“优美”,演员说的时候会越感到别扭。

  3. 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必须掌握人物的感情。有感情的语言总是最动听的,说出来的话也是有声有色的;没有情感的话才是干巴巴的,抽象的,概念的,灰色的,淡而无味的。掌握了人物的情绪、感情,作者设身处地地由心中说出来的话总是富于色彩的,铿锵有声的。所以作者掌握了人物的感情,就掌握了人物语言的声调。

  4. 写好人物的语言,不仅要写出他说什么,还要写出他语言的音调和重音。这虽然是演员的事,但作者写台词时必须知道用什么音调和重音在哪里。音调和重音的不同对同一句话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作者于必要时应在舞台指示里加以说明,但无论如何,作者在写的时候一定给以恰当的音调和重音,像亲耳听见一样。

  最后,简单地谈一下话剧语言和戏曲语言在形式上的不同。话剧和戏曲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戏剧,话剧是写实的,表演方法接近真实的生活,而戏曲是写意的,表演方法有自己一套传统程式,但仍然以反映生活本质为目的。在语言上也各不相同,话剧的语言比较接近生活,而戏曲语言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重新加以创造,更精炼,更集中,更诗化。戏曲演出从头至尾由音乐伴奏,所以它的语言更讲究音乐气韵。换句话说,戏曲的语言是音乐的语言。话剧的语言也是从生活中提炼、集中而来的,但它以逼真生话的自然为其努力方向,所以是散文的语言。因此,在戏剧语言的重要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同之处就在于语言形式上。

  戏曲语言是跟音乐分不开的,必须讲究“音乐气韵”。唱腔是音乐语言的最高形式,是语言音乐化的最高表现。一般用七八字一句,三三四一句,四五字一句,根据各剧种、各曲牌而大不相同。在规定的五、七、三三四之外可以加填字,填句,而变化多端。这种词句最后一字押韵,或隔一句押韵,各剧种也各有定一章法。这种词句与诗词不同,比诗词更通俗易懂,并且规格不像诗词那么严谨。但不论怎样,它们必须有音乐气韵。如果编写戏曲剧本的不懂得音乐气韵,把说白硬截成几个字一句,勉强押韵,听起来便一点没有曲的昧道,也没有真实的感情;这种唱词一打字幕,更暴露了它们的弱点,看起来非常别扭,平仄不调之处那就更不用说了。其次是韵白,是朗诵或有韵脚的道白,听起来很悦耳。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