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表演:演员的表演

2012-4-12 02: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59|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电影演员的表演不但与电影艺术的特性和创作特点紧密联系,而且与电影复杂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这给演员表演带来一定的难度。电影演员在银幕上表演的逼真性常常是在实拍创作中极大的假定性下完成的。除前面提到的断续颠倒的拍摄、摄制种种技术要求外,电影演员在拍摄现场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摄影棚和外景地(包括实景、内景)拍摄时分寸感的因素比舞台上还要高,演员在一定时间内“秒表下的创作”,掌握好在精确测定的数秒里完成好每一个镜头的拍摄。电影演员工作一天,属于演员的实拍时间很少,它要受到各方而的制约,要经受住“无穷等待”的考脸:拍内景时等布光、等摄影的技术掌握、等美工、化服道各部门的现场加工;拍外景时等日出、等日落、等阳光、等云彩、等下雨、等海潮……电影演员要学会在“无穷的等待”和反复的“技术性排练”中节制和积蓄自己的精力,以便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与精力,抓好产生良好创作瞬间去进行拍摄。

  此外,电影演员还必须经受住各种拍摄情况的考验:“寒冷的侵袭”、“高温的烘烤”、“强光的照射”等,尤其要适应灯光和反光板的强光照射,以便保持眼睛的表现力。演员在摄影机前还要适应无观众的表演,学会与想象对象的交流、学会借视线、借地位等技术性技巧。

  形体、技能的特殊要求:电影表现生活的广度,电影纪实性特点要求演员掌握多种技巧,具有真正本领。比如学会骑马、开车、游泳、格斗、打枪、歌唱、舞蹈及乐器演奏等,以便适应各种角色的要求。电影的综合性和声画结合蒙太奇带来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性,电影摄影镜头的纪实性带来银幕的逼真性,这两个电影艺术的特性对电影表演艺术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种种争论。

  早在20年代的一些电影由于过分强调蒙太奇镜头组接的功能,产生了一种“蒙太奇”的倾向,一度曾经过分夸大了导演的蒙太奇手法对影片表演的主宰作用,从而贬低了电影表现手法的力量,甚至提出电影演员是实现导演意图的活道具,演员要机械地听从导演的摆布等。这些错误论点大大削弱了表演艺术在影片创作中的价值,甚至产生了一种取消表演艺术的危险倾向。不容置疑,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表演艺术在电影创作中不是削弱和消失,而是沿着电影轨道的加强和提高。

  但是,由于电影的纪实性和蒙太奇手段等特点,在电影创作中产生了“非职业演员”。在20年代爱森斯坦就开始使用非职业演员。到9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兴起,开始比较大量的、成功地使用了一些“非职业演员”和“类型演员”。由于电影的逼真性,演员在形象创造上受到本人的外型、年龄、气质等方面较大的限制。因此,电影出于某种情况,常常在不少场合,比如扮演某种特型的角色,特殊职业的角色(运动员、舞蹈家和歌唱家、音乐家、儿童角色和一些富有特色的配角)时,选用了一些“非职业演员”和“类型演员”。这会增强影片的逼真性但这绝对没有改变演员创造的基本原则,也不能削弱电影表演的艺术价值。“非职业演员”难以胜任需要高度表演艺术技巧、性格色彩复杂的角色。当然一些非职业演员经过实践与训练,也可能发展为具有高度专业修养的职业演员。“职业演员”必须担负起全面刻画人物性格的任务,在银幕上运用高度的表演技巧,去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