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表演:电影艺术的特性

2012-4-12 02: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电影主要掌握在导演的蒙太奇处理之中。所以,一个电影演员需要掌握电影艺术的特性,熟悉丰富的电影表现手法。要学点导演、摄影和其他部门的业务知识,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表演与蒙太奇镜头组接;表演与景别大小;表演与摄影处理;表演与画面构图;表演与光影处理;表演与镜头节奏(内部节奏、外部节奏);表演与电影场面调度;表演与电影剪辑等的关系,以便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充分发挥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段去丰富、烘托、渲染和加强演员的表演。反之,处理不当,倒会画蛇添足。

  镜头前的表演是趋于内向的艺术:话剧演员活动的天地是几十平方米的舞台,面对剧场里直接交流的观众,话剧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熟悉舞台这一形式,并掌握舞台形式的规律,即要有“舞台感”。如熟悉舞台形式、舞台的各个表演区、关闭幕、虚拟的布景与道具、舞台下观众欣赏的距离、角度以及舞台上不存在的“第四堵墙”、与观众的“交流”、掌握好舞台的调度和节奏等等。话剧演员对于这一切都是可见的,可以感受到的,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排练和演出,进一步地检验、修正,逐步掌握它。电影艺术无限时空的特性虽然给电影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表演天地,电影演员的表演区似乎是无限的,但这无限的空间是通过有限的银幕框来体现的。电影演员表演时要受到电影摄影机镜头的取景框的限制的。因此,电影演员要有完全不同于“舞台感”的“银幕感”、“镜头感”,所谓“镜头感”,包括:

  1. 银幕的逼真性(纪实性)要求镜头前生活化的表演。

  2. 对摄影机镜头画面的具体接受。

  3. 对不同景别及各种摄影技巧处理的“银幕感”。

  4. 适应电影所特有的场面调度。

  5. 对“摄影棚”、“实景”及摄影机前无观众交流等的适应。

  电影是活动的造型艺术。电影演员在无限的现实表演区里要考虑到摄影机镜头里构图的要求,表演时要适应摄影师、灯光师从摄影技巧上对演员的要求,不同技巧的处理,推、拉、摇、移、俯、仰、升降、长焦距、变焦距等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要求和限制。电影演员在镜头前的镜头感不像舞台演员对舞台框框和观众距离那样能明显感觉和易于掌握。电影艺术无限空间的优点给电影演员带来很大的难处。在现场,演员花在“技术性”排练时间,往往大大超过真正排练时间,电影演员要掌握好对摄影机具体感受的本领。

  电影演员虽然也要很好地分析、研究作家的电影文学剧本,但他在镜头前实拍时依据的却是导演的分镜头台本。这与话剧演员的创作有很大的不同。电影演员要学会分析分镜头剧本并依据它去设计自已的表演,并掌握好对不同景别的距离感,用不同的分寸和手段来处理。如拍摄远景则着重于外在形体的表现力,拍摄近景、特写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致的面部表情。如果用变焦距镜头拍摄,从全景变为特写,摄影机并没推到演员跟前,仍固定在老远。演员则必须掌握表演层次的变化,要感觉到镜头推成特写的节奏和速度,使自己的表演越来越细腻。总之,要按照导演蒙太奇处理的意图,准确地拍摄好不同景别的镜头。

  电影形象的特点还有比舞台形象更丰富、更细腻的外部描写,许多在舞台上不被注意的瞬间、细节和面部表情可以通过镜头显现出来,特别是对特写镜头的处理。电影特写镜头(包括近景)是银幕上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要求更高的返真性和生活化。电影艺术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自由能力,使现代电影逐步深入到更为直接地反映人的心理奥秘,这就更加提高了电影特写在演员创作中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