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儿童视角:吴贻弓的影片《城南旧事》描写小姑娘英子在北平的生活。
为了刻画好英子,影片除了采用许多儿童的细节和语言外,它还采用大量的低平角。如我们看街上人走路,看到的不是人的全貌,而是人的下半身。还有马和骆驼等动物的表现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是马腿和骆驼腿,就是摄影机降低了自己的机位,我们便在不自觉中与小英子合一了。我们开始用英子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受世界。所以不应该以为,描写儿童的心理和生活,仅仅依赖儿童的语言和细节就可以了。电影手段的运用往往会使表现力异常的丰富和有力。动物视角:苏联电影《白比姆黑耳》中,摄影机的角度是动物(狗)的角度:低平角。其效果与撇南旧郭同样出色。
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它们的作用如下:①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②表达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③表达作者或者剧中人物对人及事物的主观评价。④刻画人物。
水平变化:水平变化包括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1.正面角度:①正面角度会使被摄对象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人物作报告等。②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2.侧面角度:①侧面角度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活泼、自然。②侧面面角度是一部影片中使用最多的角度。3.背面角度:①背面角度因为是被摄对象背对摄影机镜头,就不利于交代、介绍被摄对象,所以电影中背面角度出现较少。②好的背面角度,会使被摄对象显得含蓄、丰富。
影片《十个与八个》的结尾是那个“融旧社会所有罪恶于一身的”老烟鬼最后的壮举:他用仅有的一颗子弹打死了即将被日本兵强奸的女卫生员,然后自己被日本兵击毙。从打算私下逃跑到挺身而出与日本兵决战,这个剧烈的转变发生在老烟鬼要逃走的时候,女卫生员向着他的背影叫了一声:“大叔,你早点回来。”就是这个清纯女孩的一声“大叔”,唤醒了老烟鬼内心深处一个老者的尊严。
此时此刻老烟鬼的内心必定心潮起伏。可是导演此时没有拍摄激动的脸和热泪盈眶的眼睛之类,“仅仅”是拍老人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胜过无数正面角度和特写,表现了老者丰富的内心,导致了震撼人心的一幕。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一定是严格精确的 。实际拍摄中,摄影机的角度往往是介乎这些角度之间的。
摄影机角度并不是构成视点的唯一元素,摄影机的运动、距离、位置等也是形成视点的元素。安东尼奥尼在《红色沙漠》中常常用焦距不清的模糊镜头表达人与人之间漠不关心、相互隔阂的关系。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应该根据内容的意义选择角度。不但能使摄影机角度成为流畅地讲述故事的成分,还能通过角度赋予画面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巴拉兹认为每一个物体本身(不管他是人还是动物,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这决定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观看它和描绘下它的轮廓……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不同的解释,一种不同的心情。一个视角代表着一种内心状态。因此,再也没有比镜头更主观的东西了。影片里每一个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两种外形构成的:一种是物本身的外形,它是脱离观众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种是以观众的视角和画面的透视法为转移的外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