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表演:内心想象(一)

2012-4-12 04: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6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无论是想象、幻想、联想或回忆,都是我们用内心视觉去看,而且看到了我们正在想的东西。这种在想象中,用内心视觉所见到的东西(人物、情景),在演员常用的术语里叫“内心视象”,简称“视象”。当视象从我们内心、记忆和想象中涌现出来之后,就无形地重现在我们身外,供我们观看,激起我们相应的感受、体验和态度。不过对于假想的对象以及通过想象虚构而出现的情景——内心视象,我们不能用肉眼、双目所能看见,而是用内心视觉才能看到。换句话说,内心视象是通过想象而见到的“物质世界”,是在自己心目中能感觉到、内心视觉能见到的东西。

  视象在演员创作中是很可贵的,因为它是在演员的创作想象中可以见到的、可以感觉到的东西。因此它比情绪记忆、感情、体验要容易琢磨一些,比较实在一些,稳定一些,比较容易听从我们的支配一些。

  演员在准备角色或进行拍摄时,如能积极地开展创作想象,以一系列的内心视象来补充、丰富剧情和人物的不足,他就能够按照生活的规律和逻辑顺序,真实地、有机地生活在规定情境中。

  • 内心视象在演员创作中的作用

    小品、剧本同一切义艺作品一样,都是以客观实际生活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演员塑造的银幕形象也和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编剧、导演和演员失脑中反映的产物。演员的创作。是二度创作,他是以剧作家的剧本人物为依据而进行再创造的。

    剧本为演员提供的人物、台词、剧情以及对人物思想、感情、行为、动作的揭示说明,是演员进行创作、获得角色心理及身体自我感觉的主要依据。“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在一定程度上已都为演员在创作时,获得角色的真情实感提供了物质条件,有助于演员获得对规定情境的真实感与信念。但是,剧本无论是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或是分镜头本,其实“主要是对话,很少关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至于在剧本的开头之前、剧终以后、幕与幕之间、各场次之间、人物土场之前、下场之后,发生犷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人物来来去去在干什么,为什么干,编剧却极少用专门的篇幅作详尽的描述,往往只是在人物的对话中提到。总之,编剧很难在一个篇幅有限的剧本里,把所有剧中人物生活的详情细节全部描绘出来。我们在剧本的字里行间往往只能读到作者的简一单提示或说明:“张三”、“李四”或是“他激动地徘徊着”、“她忍不住笑”……关于人物特征的描写也很简单:“一个朝气莲勃的小伙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演员凭这样一些提示、说明去表演,很难塑造出生动活泼的人物来。

    对于剧本的台词,演员也不能只把它们背熟就算完成任务,还必须要作许多补充。此外,演员对于导演的构思,对于导演在拍摄时所作的场面凋度,各种景别和镜头的处理,也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执行。这样做不可能有机地、合乎生活情理的生活在剧情中,更难创造出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来。

    演员只有通过想象、联想,甚至于幻想,把编剧、导演以及全体创作人员所提供的一切材料,同自己的角色紧密联系起来,使这些东西都变成自己的剧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才能真实、自如地生活在规定情境中,才能够真正过着所扮演人物的丰富的内心生活和形体生活,才能按照编剧、导演的要求和我们的真情实感所支配的那样去感觉、去体验、去行动。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