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影视表演:本色表演与本能表演(下)

2012-4-12 04: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2|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设想一个女主人公,她刚从外面回来,很累很热,要倒一杯水喝,那么她有多少种倒水与喝水的可能呢?她可以进门扔下包就直奔冰箱,用力拉开冰箱门,拿出一瓶冰水仰头嘴对着瓶口便喝,连冰箱门都没顾上关;也可能是她冲进房间拽开冰箱一看,已经没有水了,于是随手又关上冰箱门,之后走进厨房,对着自来水管索性喝生水;还可能是她进入房间后先把包放好,然后换了拖鞋,看看水瓶里没有水了,便不紧不慢地去厨房现烧水,之后打开电扇吹着风,耐心等水烧开。
   
  随便举出二种可能性,但很明显不止这二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女孩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爱好、有无男友等等,也有可能还要考虑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境促使她这样或那样做。但是事实上,演员并没有一层一层地分析,她只需要相信眼前的景物,然后准确地去做即可。并且,一个角色在故事中的真正成立,并非仅仅依靠一个细节就交代清楚,他(她)是在无数个细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成的。
   
  在近些年也有很多人开始尝试这样去做,尤其在香港电影中,屡见不鲜。导演不会给每一个演员故事的全部,也不会给每一个演员分析他们各自角色的性格,而是让演员穿上他们个性化的服装,留着个性化的发式,化装也很个性化,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生活”。使用运动摄影,更给了演员宽阔的表演空间,让演员自由发挥,甚至将演员在此空间下各种本能反应促成的本能表演逐一拍摄下来,真正的情节取舍和表演的连续性,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的。

  我们假定经过系统训练和提高后,有些学生被选中参与完整影片的实拍,还将面临阅读剧本和剧组排演及表演风格定位等问题。剧本是演员再创作的基础,剧中人物是演员塑造形象的蓝图。演员进入人物塑造,是从深入分析剧本和研究自己在剧中所担任的角色开始的。怎样去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呢?每个演员有自己不同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不能强求一致。经验丰富的导演和演员常常谈到阅读剧本的第一次印象和感受,对今后的创作很重要。
   
  第一次阅读剧本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新鲜感。拿到个新剧本,它的内容如何还不清楚,翻开剧本一页页读下去,随着故事的发展,就有了对它的了解和感受。有的剧本开始就能抓住你,让你越看越放不下,忍不住一口气把它读完。你的思想感情完全跟着剧情的发展起伏激荡,直到全剧结束。合上剧本,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或是感到振奋,或是引起深思。
   
  有的剧本开头很平淡,漫慢看下去,会逐渐吸引住你,给你许多可回味的东西。有些剧本也许第一次还不能完全看懂,需要仔细看一遍才能摸清情节线索的众多头绪,或是人物的思想脉络。有的剧本,其中某几场戏、某个段落让你感兴趣,可是对整个剧本却觉得意思不大。当然也有那样的剧本,看看就不想再看了,需要强制自己耐下心去把它读完……这种种印象都是第一次阅读剧本时才能得到的。
 
  “初次印象”对今后的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它能激起你的创作激情,点燃创作的火花,也能使你发现剧本的不足,找到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由于它是剧本直接给予你的新鲜感受,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剧本的客观实际。往往第一次阅读剧本感到激动的地方,也正是创作完成时人物放光的地方,反之也一样。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