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影视表演:性格化

2012-4-12 04: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5|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性格化就是拿来隐蔽作为人的演员本身的那种假面。在这种假面之下,他能够把心里的一切最深藏的最有趣的细节都暴露出来。即演员要在角色的“假面”掩盖之下,用自己真实的感觉、情感和本能生活于形象之中。假面具:古代演出“假面剧”时演员所戴的假面具,或在“假面舞会”上人们所戴的假面具。
 
  角色自我中心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技巧。由美国戏剧家罗伯特·科恩提出。意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不应从演员本人的观点出发,而应从角色的观点出发,采取角色“以我为中心”的观点。角色感到他(不是你)处在宇宙中心,其他角色只不过是他看到和接触到的对象罢了。角色“自我中心”的基本原则是:当演员在扮演角色时,要想到自己是个“主体”,而不是个“客体”。他要把自己看成是周围环境的中心人物,即便他在剧中是个很小的角色,也应如此。例如扮演《哈姆雷特》中霍拉旭一角的演员,一定要想“哈姆雷特是我的朋友”,而不要想“我是哈姆雷特的朋友”。演员运用这一技巧,可使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处于主动地位,采取积极的行动。默戏俗称“过电影”。演员个人进行表演准备的一种心理技术。即在头脑中默默地对角色进行内心体验,揣摩全部或其一段戏里角色的所作所为,像“过电影”一样,将自己的表演视觉化地呈现出来,以便从旁观的角度细致地加以推敲,找到准确的感受和体现方法,使角色的创作不断有新的发现或有所升华。默戏要与排练结合起来,排练中取得的成果可以通过默戏进一步改进、充实,默戏中产生的新意又要运用到排练中去检验,反复调整,使演员的表演逐步趋向完美、统一、和谐。体现角色:演员用自身的心理形体动作和言语动作,把体验角色的结果表达出来的创作过程。演员创造角色的工作中,体现与体验是互为依存的。体验是体现的内心根据,体现是体验的外部形式,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分割。体验有助于创造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形式,体现则能把角色内心最细微的活动鲜明生动地传达给观众。
   
  演员表演的魅力,不仅取决于对角色内容理解的深度,也取决于表现这种内容的外部技术。外部体现技术不完善,会使演员最美妙、最深刻的创作意图大为减色。演员往往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坚持不解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外部技术元素,具备外部表现力,鲜明地、准确地体现角色。体验角色演员创造角色的工作内容之一,与体现是一对互为依存的概念。指演员设身处地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中,和角色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的创作过程。
   
  体验角色是表演成为艺术的前提,也是体现的内心依据。无论体验派艺术或表现派艺术,在创造角色时都有此过程。表现派艺术体验角色是在角色准备阶段,一旦找到角色的完美外部体现,体验即告停止。体验派艺术则把体验角色视为基本原则,根本目的是帮助演员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所以强调每次当众表演都应体验角色,并认为体验角色可使演员避免匠艺式的刻板表演、矫揉造作的表演、过火的表演和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表演。
上一篇:表演:表现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