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摄影技术:剧本

2012-4-12 05: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76|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在计划制片的初期阶段,剧本就应写好并确定下来。在电影拍摄中剧本是很关键的。没有一本好的剧本或电影剧本,制片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和在财政上可行的希望。

  制片中所有有资格的人都拿到一本剧本。多数情况下,他们在同意参加这部影片的摄制之前即已看过剧本了。一旦投入拍摄,让其他人员也拿到剧本往往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使他们感到受重视和鼓舞。他们如果有机会在每天开拍之前研究一下剧木,干起活来就可以知其所以然,这样还可以使一切有关人员有最充分的时间考虑需要什么专用设备、效果和道具,而且保证随叫随到。

  最后定稿的剧本并不是一个不可修改的神圣文件。如果有人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不管提出者是谁,都应受到鼓动,因为电影是集体的努力。

  随着摄制工作的展开,会构思出更好的场景安排,因此有可能压缩剧本,发挥各种有益的想法并尽可能删去某些部分。如果以后必须剪辑成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就没有必要把钱花在四小时得“初剪”上。按剧本顺序拍摄的优点之一是修改起来更容易一些,而且无须重拍。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著,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著,有著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总摄影师在开拍之前读剧本时,应当能够从中构思出各个镜头。经过同导演讨论之后,他就应该对影片应有的“全貌”有一定的想法,并据此作出计划。他要拟出分镜头,并具体构思哪些需要特技、光学技巧或合成摄影,还要计划怎样对付著名演员们的任何自我欣贫(例如他们喜欢让别人从哪个侧面来看他们以及从哪一侧打主光),和一般地计划气氛的延续性和效果。如果他们考虑到眼下正在拍摄的镜头以后四页的剧情,就能为制片节约约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