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影视表演:表现力

2012-4-12 05: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71|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表现力是创作者通过观察、想像、感受、理解和体验,将人物形象外化的特殊本领。洞察力、感受力、注意力和理解力的成果,都必须通过演员鲜明生动的形体及独特的语言来表现。语言是艺术。我们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除了中心、材料、结构,就是语言。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走路的时候,两条腿的姿势有了变化,就可能是绝好的舞蹈;说话的时候,舌头的方位有了变化,就可能是动听的歌曲。写作文时,语言表述有了变化,就可能是难得的佳作。要作文有文采,就得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写好一篇作文,犹如建造一座大厦。谋篇布局就像大厦的框架结构,语言则恰似不可缺少的装饰装潢。作文语言丰富多彩,读后令人赏心悦目,文章才有艺术的魅力,才会更加吸引读者。

  语言的表现力与技巧有密切关系,没有一定的技巧,创作寸步难行,作者在技巧上必须自我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不得有丝毫马虎。但是,散文史上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相对技巧而言,作者对表现事件、表现对象的感情真实更为重要。为什么有些文章观众感觉到不真实?除了前面提到的可能在客观真实性上发生问题外,还可能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实性让人怀疑。如果作者对自己描写的事件没有真切的理解,反映在作品中的感情是冷漠的,怎么能感动别人呢?所以,现在我们在讨论经典文章时,一定要十分强调作者深入地熟悉和理解自己选择的素材,不仅要尽力搜集有关资料,还要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其实任何一篇文章,能引起观众注意、触动他们心灵的往往是作者倾注最多心血和感情的那些部分、那些细节。面面俱到的客观描写,连自己也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观众?
   
  展现个性和呈现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是一个职业演员的关键品质。这里主要探讨语言的表现力问题。声音和语言是演员创作的重要工具和材料。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大小剧场的话剧演出,演员的声音和语言都决定着艺术形象塑造是否完美与成功。演员要说好角色的言语,处理好角色语言行动的准确性,把握好角色的性格化语言,这一切都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声音和气息、清晰流利的口齿、准确纯正的普通话。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外部技巧和内部技巧的训练,达到更深层次的创作一一语言表现力。
   
  所谓语言基本功扎实,是指能自如控制自己的声音,如音色、音量、音调、语速、语感、语气及方言。语言表现力越丰富、越生动、越准确,就越能把人物复杂的内心和性格生动体现出来。
   
  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北方话、吴话、湘话、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粤语。如果只能说家乡话,只能用自己听得懂的方言,而且又极难纠正成普通话,是很难适应工作的。自己表演,别人配音,会损害角色的艺术感染力。会说方言不是坏事,有时因剧情需要还必须临时恶补某种方言,比如巩俐为拍揪菊打官司》要突击学陕西话。但一名演员绝对必须能够说好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辽阔的国家,各地各民族都有美丽的故事,电影导演往往为了突出影片的地域色彩,请演员们在创作时说地方话,是无可厚非的。有的电影明明是一个地方、一个家庭主要成员之间发生的故事,但这个家庭成员却出现几种不同的语言,角色各说各的音、各唱各的调,有东北的、有西北的、有浙江的,这种情况造成观众在观片时思维的混乱。
   
  另外,电影对白不等于生活语言,也完全不同于话剧台词。由于录音设备及后期加工技术强大,考虑到麦克风和声音放大器的作用,朗诵时一定不要也不需要大喊大叫,不要拿腔拿调,杜绝一切矫揉造作。从规定情境和人物性格出发,生活、自然、感人,这才是电影表演所需要的语言。还要注意形象气质与声音的协调统一。打个比方,如果姜文的阳刚形象,发出巩汉林一样的阴柔声音,或者反过来,就不太协调。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