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集中、稳定,是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因欲望强弱而异的。注意力的产生、强弱、变化,既受客观刺激物的存在形式、强烈程度、运动形态、对比关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受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注意力有选择、指向、持久、调整、自控的功能。对做某件事时的心情、态度、兴趣、需求大小、欲望强弱、经验多少、知识层次的不同、观念的差异等等,会引发的不同注意结果。注意力集中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对象上。那么“暗自思忖”是不是注意力集中?是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日常生活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有关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的最强烈的信息上。
例如:我们在家里欲上街买菜,先集中于拿菜篮子,后集中于想想要买什么,然后集中于锁门。到了菜市场集中于价格和挑选,忽然身边一阵吵闹,你又集中于判断是非与原委;忽然自己意识到(往自己的手上集中)手里刚刚还檬着的车钥匙怎么不见了,于是注意力马上又集中于回忆与查找……这就是生活的实例。注意力是有意和无意的下意识的集中,除非在意识到自己思想意识有些混乱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强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它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
但作为表演的要求就截然不同了。表演要求的注意力集中就是要求演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角色上—集中于演员找到的角色的动作上。训练注意力集中的过程就是将生活中下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变为表演的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里要注意,训练的开始可以强制自己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注意力的集中应该变为动作的依随,注意力集中不是训练的目的,最后表演时的注意力集中还是要回到生活中的下意识的感觉中才行。角色的动作任务是根本,注意力集中不过是完成动作任务的先决条件和手段。
注意力集中也可以说是“全神贯注”或者说“聚精会神”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在舞台上,一定要集中在与你演戏的对象上,与他真实的交流。有时候根据剧情的要求,可能又要集中在物体上。如《雷雨》中侍萍(鲁妈)来到周家找女儿四凤,在这间屋子里,她一步步发现家中的很多陈设—桌子、柜子、照片、窗子都那么熟悉,逐步认出了原来这是30年前她住过的屋子。看见这些东西,使她想了周家老爷,想起了很多的往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只有集中了才能排除杂念,投入到创作中去。
注意力大致可分为两类: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注意:对自己所闻所见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注意。对主观自我的注意:对自我本身内在的感觉、情感、思想、回忆、幻想和欲望的注意。也有细分成四类的:
- 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如算题、数钱、分析原因、校对稿件等等。表演—是在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范畴之内。
- 无意识的注意力集中:生活中按生活的动作和逻辑不断地集中注意力于不断转换的对象上。生活中无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远远多于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这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实质不过是将“意识”转化为“下意识”而已。强化动作的目的性是将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转化为无意识的注意力集中的关键。
- 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外部的肢体动作、语言表现,有听、看、找、查等等。
- 内部的注意力集中:思想意识上的注意力集中,包括回忆、想像等。外部的注意力集中直接影响内部的注意力集中。如果表演者在真听、真看上做不到位,就不可能有内部的真切的思考与感受;反过来,也只有内部的思想专注于动作的对象和特定的事物之中,才能真听、真看。内外部的注意力集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