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演员进行表演创作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演员进行表演创作时,他(她)是在观众面前当众表演,对面坐着的是双眼注视着他(她)的观众,他们往往更能够左右演员的注意力。这些因素的干扰,再加上演员个人生活中的某种原因,如演员的私心杂念,或者是由于演员遇上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往往都会使演员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创作上,因此,也就必然会影响演员的创作。演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创作上,首先表现在他(她)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对象上,不能真正地在舞台上行动起来,因而也就不可能在行动中去感受并且真正地与对手进行真实的相互交流,这样就必然使表演失去了真实性和有机性。在国内外的一些戏剧和电影学院的一年级教学中,有的教师甚至每次课都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在表演创作中,积极而又稳定的注意力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演员在创作中的注意是一种有意识的注意。也就是说在创作中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积极、稳定地集中在行动的对象上,并且随着行动的发展而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这种注意力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演员在创作中应该能够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一个具有良好的创作素质的演员,应该在他(她)进行创作时十分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创作上来,并且下意识地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演员除了在创作中尽可能地克服自己思想上的私心杂念之外,最重要的是“醉心”于戏剧情境中的事物,善于为自己表演中的行动创造出诱人的目的。抓住了这一关键,演员在培养与发展自身素质时,就要从强制自己在创作的环境中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开始,逐渐地使之成为演员本人创作天性的一部分。
- 丰富而又活跃的想像力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像,演员的创作自然也是如此。尽管演员是在剧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但是要想把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再创造成为人物形象,演员必须运用自己的想像把剧作者提供的情境、事件、人物等都变得具体和丰富起来,从而使剧本中简单的舞台提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在演员的想像力的帮助下得到充实和深化。否则演员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创作者,顶多是剧作者的传声筒而已。所以,想像力就成为一个演员创作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想像,与其他艺术创作者的想像有共同的一面,这“首先就意味着用内心视觉去看到我们正在想像的东西”。对于演员来说,这种想像在创作中不仅起着对剧作的补充与深化的作用,还能够促使演员产生情绪体验以及动作的欲求。另一方面,演员的想像也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应该具有强烈的行动性。由于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行动,演员的想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描绘上,尽管这种静态的描绘有时是非常必要的。他(她)更需要的是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生动地想像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形体动作,即在人物的内心动作的欲求推动下心理活动的过程以及体现出这种心理活动过程的形体与语言动作。只有这种充满强烈的动作性的想像,演员才能促使自己在表演时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