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演员的创作素质,实际上就是要求演员在心理、生理上能够适应表演艺术所提出的创作任务和表演艺术所具有的特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员创作的有机天性,从实质上说就是演员在创作时所应该具备的心理和形体素质。我们所说的演员的创作素质,就是指演员能够适应表演艺术创作需要的内部心理素质和外部形体(包括声音)可塑力这样一些专业素质。那么,一个专业演员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创作素质呢?
王淑淡教授认为,一般说来,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演员,最起码应该具有“七力”与“四感”。什么是“七力”?
- 敏锐而又细致的观察力
表演艺术创作不能离开生活这一源泉。因此,培养与发展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就是演员的一种最重要的基本功。在对生活的观察中,特别是对于人的观察尤为重要。因为表演艺术是表现人的艺术,演员在自己的生活积累中,焦点自然应该集中在对于生活中的人的观察上。一个演员要想在对生活的观察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具有敏锐而又细致入微地捕捉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和了解、感受所观察人物的心理特征的能力。
表演艺术是表现人的艺术。演员的生活积累不能不把焦点集中在对人的观察和研究上。当然,由于人总是和他(她)所处的时代、社会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演员不可避免地要在观察和研究人的同时去研究与分析时代和社会,特别是它们对于人的影响,进而逐步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了解与体验不同人的思想、欲望、情感等等。只有这样,演员在运用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创作时,才有可能真正地创造出“人的精神生活”来。但这并不是说对人物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是无足轻重的。恰恰相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是不可见的,所以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了解往往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人的音容笑貌、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因此对于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了解,可以说是通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桥梁,同时又是演员在创作一个内外部统一的人物形象时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演员在进行生活观察,特别是在观察人物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和模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演员往往是通过模仿来把自己所观察的人物“速写”在自己身上,最终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储存起来。但是,由于演员在模仿的时候不可能不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与主观态度,所以模仿时就不完全是那个被模仿的对象本身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模拟”。
演员的这种观察力,是在演员有意识地、长期不懈地观察生活的努力中培养起来的。它要求演员时时刻刻都应该是目中有人,把目光总是投向生活中千差万别、风采各异的人群。有的演员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目中无人,总是想着炫耀自己,结果在与人们接触时,不仅不能观察别人,反而成为人们观察与议论的对象。
- 积极而又稳定的注意力
演员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必须具有积极、稳定和不断持续发展着的注意力。在生活中,人们或者是自觉地去注意某一对象,或者是不自觉地被某一对象把注意力吸引过去。实际上人们总是非常自然地注意着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应该集中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