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后期创作,将纪录片中所有差异的材料视域,重建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当然,这决非是指对纪录片差异视域的材料,做一种一般常规的和机械式的相加。任何一个单镜头的画面,无论多富表现力,只有在纪录片中形成片段,以及在纪录片全过程的整合中,才能真正保持事件原状整体状况的思想意义,这是由纪录片结构运动的双重转换决定的。纪录片基本单位的画面,是由画面中内部材料的运动关系结构的,正因为这样,才由镜头画肉内部材料的运动—从这一画面向那一画面的过渡转换构成纪录片整体。面这种画面之间的运动秩序及联系所结构的崭新形态,就是纪录片后期创作决定并形成的。因此,纪录片的剪辑具有三重功能:复制、重建和再创造。 纪录片后期创作最直接最显著的方面,是表现在这种后期剪辑,使完全地改造并重建对象视域的时间和空间成为现实,重要的是,这一时空现实以其独具的戏剧性言说,直接汇归到纪录片主题思想的最高视境。我们看到,今天的纪录片可以独立自由地处理境头画面的空间时间因素,可以运用空间的历时性,将差异空间与时间的对象形态,在同一的时空结构中呈现,因而消除了时空距离造成的情感阻隔,并非常自由地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时空结构,使观众经历了一种全新的、复杂的时空存在的体验。在此,时空重建就造就了时空的新视域:延伸、缩微、加速、减缓、分割与重合。 纪录片的时间总是呈现在对象世界的具体形态中的,而对象世界的具体形态又是在时间的历时性中得以确立,时间与空间两大因素,是建立在相互阐释和并举的关系上的。在纪录片的后期创作中,对象世界获得了能动的时间历时性视域,各对象世界的空间形态,在时间历时性中表现出独有的逻辑联系,如双人镜头的对话,单人镜头的对话反应切换,以及蒙太奇的造型等,就使对象世界同一时空的共时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转换,就呈现出对象世界在这一新组合中的历时关系,我经历于你的时间轨迹,是你的形态的传唤,你的独立空间形态又成为我的时间叙事。这种对象世界的历时性重构,就形成了时间的延宕和变化的节奏,进而形成观众接受层面的思维变革。从对象世界的空间形态来看,纪录片的时间观念只能是在对象世界形态的运动中得以实现。如空间运动是四季在同一形态的运动延续。纪录片《失落的文明》就是将人类漫长的历时间归人“文明”这一具体的空间形态流程中,进而结构出人类历史由始向终的“状态”。这种纪录片后期创作剪辑的时空视境,使纪录片具备了更充分的视听冲击力。 纪录片后期创作集中对时空关系的重构思考,是建立在超对象视域的心理的戏剧性言说的基础上的,而这一戏剧性言说的心理视境的创造,表现为对象视境的材料信息的同质化,对象视境的形态沿承互释的逻辑推换和对象视境心理穿透的感情冲击。 纪录片在后期创作中,对材料信息的思考,表现为同质化取纳材料的共时状态;如纪录片《失落的文明》中就有大量的差异形态的镜头材料,作者的对人类的宇宙时空中的永恒视境的思考,就建立在镜头材料差异时空关系的并举重合,以及这种并举重合形成的思想趋同的视境上。材料的差异独立视界,是形成这种信息同构的基础和力量,在一种开放的形态中完成了一种人类的普遍选择,也就是说,纪录片后期创作剪辑,对差异的材料视域,发挥着信息同质化的整合作用。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