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播音配音:三言两语的“点评”

2012-4-12 06: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50|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三言两语的点评,多用在导语、解说词、串联词当中,也许只有十几个字,多则百十来字,形式自由,位置灵活。点评的内容,出自主持人对新闻信息迅速而敏锐的反应,它是主待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它是主持人对社会现实情况的深人了解。

  2008年已经过去了,回头看,这一年有太多意想不到的热词将长久留在我们记忆中。我们遭遇了巨大考验,也收获了巨大成功。热词记录了一年的进步与变化,热词也折射出一年的快乐与烦恼。解读热词成了一些媒体年终岁尾的例行公事,咱就只能做个“山寨版”的点评,三言两语,自得其乐,甭管好事坏事都有个人见解,还想体现出一点辩证法。算幽默也罢,属自嘲也行,有人共鸣当然很高兴,没有知音也就徒呼奈何了。如下面的三条:

  冰雪凝冻:新年春节之际,横扫南中国的严重雪灾让我们猝不及防,损失可谓惨重,而混乱更让人揪心。这样的冰凝冻雪灾害可能几十年不遇,但究竟有多少是因为“人祸”而被放大?到底应该怎样防患于未然?这才是应该永远记住的教训。

  抗震救灾:默默无闻的汶川以旷世之震让全球为之颤抖,成为了中国人民永不磨灭的沉痛记忆,而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精神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重要的是我们似乎懂得了,其实很多破坏与牺牲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也许以后再有这样的灾难,我们的遗憾会少一些。

  北京奥运会:在无法想象的严重干扰破坏中迎来开端的北京奥运会,最后的评价是“无与伦比”!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数十上百的金牌、奖牌,自信与包容才是真正的进步——世界本来就是复杂的,要真正被世界接受,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长的路要走。

  点评不是层层展开的东西,而是拎出那值得“说道说道”的或“非说不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点”,或提示,或补充,或概括,或深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好的点评应当精辟、到位。点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提示重点

    在概述消息要点中,稍加议论,引导受众注意新闻的重点,既有提示作用,又有解释作用。

  2. 倡导方向对所报道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针对受众的思想做画龙点睛的剖析,鲜明地突出我们的倡导方向,引发受众的思索。

  3. 引发共鸣

    主持人在议论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抒发内心的情感与理性升华的议论相结合,能激起受众的共鸣,产生意味深长的传播效果。

  4. 点到为是

    主持人对某些事件的报道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导人们举一反三,联想类似的现象,思索症结所在及背后的原因,主持人并不直接下结论,不以教育者自居,点到为是,让人觉得即亲切又耐人寻味。

  5. 深化意义

    在点评中进一步剖析新闻信息或报道背后值得深人思考的问题,像“黑体字”一样突出强调其普遍意义,引起警觉,发人深省。

  6. 预见势策

    对消息报道中初露端倪而又创造盲目性的事物,主持人应有洞察秋毫的思辨性分析,这种具有预见性、警策性的议论,需有对事物发展规律、有关政策、社会现状的综合分析。

  7. 纠偏补正

    有时某些跟随式纪实性报道,真实倒是真实,却存在偏颇之处,此时,主持人必须以点评方式提出正确的看法,以清醒全面的判断纠正偏颇,弥补缺憾,以正视听,这是主持人的责任。

  总之,以上种种归纳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但基本体现了主持人适时、适度地运用点评所起到的作用,它紧扣新闻信息,三言两语的议论灵活、亲切,又极具“平等”色彩及交流意味,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切近的角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实际操作中,主持人的点评切忌不痛不痒、华而不实、人云亦云,简单化、表面化。一般化的所谓“点评”不如不说,像那些重复一下事实,就以诸如“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什么“事态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等等套话,其实,不说也罢。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