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网
音响资讯
新品资讯
技术干货
视频资讯
展开
手机音响网
音响网APP
用微信扫我
展开
搜索
搜索
热搜
音响
音箱
二手
麦克风
功放
耳机
进口
国产
广播
灯光
家用
合作
会议
工程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群组
用户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群组
用户
快捷导航
登录
立即注册
门户
Portal
新 闻
News
新 品
Product
技 术
Gear
视 频
Vedio
测 评
Evaluation
问 答
Q & A
发布文章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好友
帖子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音响论坛
›
门户
›
技术
›
音响
›
查看内容
周传基讲电影:分析《罗生门》(七)
2012-4-12 06:47
|
发布者:
admin
|
查看:
319
|
评论: 0
|
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主题与阐释
派克•泰勒那篇著名论文《〈罗生门〉作为现代艺术》中提出说,《罗生门》配得上作为现代艺术的主要人工制品这一地位,因为它与现代性的典范帕布罗•毕加索的艺术有共通之处。泰勒指出,影片的性质是多形的--它那时间上的多透视类似未来主义绘画的多空间透视,尤其是像毕加索的“杰尔尼卡”和“镜子前的姑娘”这样一些现代艺术的标本(当然,还可以加上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女人”)。而这些画的多面性在于把一个单一的现实分解为它的各个部分,即辩证的、共鸣的、竞争的、对立的局部。这个现实归根结底是一个,虽然透视是分离的。
本文同意泰勒的说法。《罗生门》的主要主题正在于此:现实是多透视的复合体,其中有一些透视是相互冲突的。但是尽管它们具有矛盾的外貌,却并没有互相抵消。倒不如说,它们是在一种无调性的和弦中共振。
当这一思想在《罗生门》中得以戏剧化之后,它又进一步进行了主题暗示,具体地说,就是每个人物所发展和叙述的透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恢复道德的一种尝试。在此,正如泰勒指出的,发端的事件)——袭击与强奸——的效果是把所有文明标准、一切道德观念一扫而光,而每个参与者与旁观者对事件的重新构成是恢复文明(对道德结构的潜意识的另一种说法)的一项必要工作。没有这种恢复,这部影片似乎在说,文明就不能前进。
在对主题进行分析时,不能忽视的是早些时候提到的一点,也就是每个参与者在重述这一事件的经验时所造成的复杂情况,是促进变化与更新的强有力的因素。在《罗生门》中,叙事重述的后果可以十分清楚地从樵夫的身上看到。他从开始的一种把握不定的激动状态,通过查究性的叙事的仪式,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而在这最终的状态下,他不仅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完善,而且(尽管我们必须推测出这一点)接受了强盗、武士和他妻子的不完善,并且能用一件善行来维持自己的信念。这样,黑泽明似乎为艺术的道德效验做了一次证明。
主要段落的分析
(在读解《罗生门》的时候要注意影片创作者所采用的一个基调:镜头内的空间三角关系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空间三角关系。这是读解该片的关键。)
开端:樵夫的故事、强盗的故事
字幕段落包括有十个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倒塌了一半的罗生门的镜头(其中最后一个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一根粗大的柱子上),在字幕之后,我们看到一个用十分低的角度拍摄的罗生门的远景。那僧人和樵夫沉默地坐在门里,凝视着空间。接着是同一场景的中景:我们从较高的角度看到这两个人面对同一方向的侧面,这时樵夫说:“我不明白,我就是不明白。”僧人抬起头来,没有反应,然后又转过头去。当庶民来到门楼下时,他站在离其他两人稍远的地方;出现一个只有樵夫和僧人的双人中景镜头,然后是一个三人镜头。这个三人镜头内的三角形关系值得注意。黑泽明将从这个画面设计搞出织体细腻的三角形空间关系的奇迹,它和那三个人的不同组合的双人镜头相呼应。在他的影片中的一个结构就是在精心设计的三角形空间关系上非同一般的一贯性。
庶民的问话(“出了什么事?你怎么了?”)是由他的两个伙伴来回答的。那个僧人说,尽管他个人对战争、饥饿、抢劫和其它罪行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这是他听说的“最古怪的”事。而对樵夫来说,“它”简直是说不清楚的。庶民受不了僧人的伦理对比,他走开去,并着手从门上拆下松动的木板想要生火。
但樵夫却激动得要爆炸了。他必须说出来。他走到庶民那里,在他的那堆火旁跪下来。在那三角形空间关系的顶端是坐在背景上的僧人。庶民同意听那樵夫想要讲的故事。他跟樵夫说:“慢慢讲,这场雨还得下好一阵子呢。”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
纪录片:对象戏剧性意义
发表评论
0
个评论
相关分类
音响
灯光
视觉
舞美
综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