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播音配音: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2012-4-12 06: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6|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语音学将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立足于规范采编人员有声语言传播的需要,以下集中介绍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并针对方言区的朋友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和误区做出清晰、易懂的讲解。

  对于成年人来说,纠正不规范的发音,改变一二十年的发音习惯,实在比少年儿童学一种新的语言要困难得多。孩子们可以根本不去理会什么语音的理论知识,他们在与异域小伙伴的接触、玩耍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经意地就能纯正流利地说起来,不管是学普通话,学一种方言,还是学外语。不过,成年人的语言学习可以借助理论的指导,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用理性认知带动感性的判断,理论与实践的结介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在学习规范的普通话语音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一些方法:

  1. 重视语音理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练习。

  2. 建立正确的动觉表象和听觉表象。所谓动觉表象,就是指正确的发音要领在头脑中的印象,发音时能以动觉表象带动发音动作。如欲克服将前鼻音韵母发成类似后鼻音韵母的毛病,关键是记住归音时舌尖一定要抵住上牙龈,若舌尖点不到这个位置,无论如何也发不出正确的前鼻音韵母。所谓听觉表象,是指听觉对正确发音的准确记忆,以便在练习时参照准确的听觉表象做出判断,因为如果听不出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区别,是无法练习的。动觉表象与听觉表象的建立以及二者的互动是成年人学习语音的优势,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落实,否则只靠听觉辨别对错,而不知道应当掌握正确的理论指挥自己构字器官的动作并检验发音的正误,肯定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那种“执著”然而不动脑子的“傻练”是在做“无用功”,它只能动摇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3. 多听、多分析、多模仿、多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语言是口耳之学,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口练,正确的发音才能“长”到自己嘴上,并且只要肯于练习,说一口基本达标的普通话绝非“天大的难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记者、编辑“上岗”普通话的达标要求是,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一级乙等”。

  4. 明确薄弱环节,找到“主攻”方向。如今,社会上完全不会说普通话的人很少,尤其是学生及与社会各界打交道的新闻工作者。一般我们说某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通常只是他(她)在某些音节的“声母”、“韵母”、“调值”方面仍存有方言的痕迹。为了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应重点了解自己所操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对应差异,明白其中的规律,找到差异在发音动作上的原因,然后缩小“包围圈”,明确主攻方向,在薄弱环节上狠下功夫,稳扎稳打,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地打乱仗。

  5.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对自己错误的发音,如平翘舌(z、c、s、zh、ch、ch)的区别,首先要弄清混淆原因,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练习中先在单音节上分别突破,举一反三,以一带十;而后再加大练习难度,把容易混淆的平舌音和翘舌音音节或前或后地组合在一起做练习,直至能够准确、熟练和灵活地发出。有些普通话的发音在某些方言中是没有区分的,如果仅从理论上清楚有关音节的发音要领,并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平舌,哪些应该读翘舌,那么,对于有类似语音问题的人来说。似乎在某些音节上要有一个重新“认字”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辨别、记忆和积累。做个学习普通话的“有心人”,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不会只是北京人的“专利”。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