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纪录片:从开始到结束

2012-4-12 06: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9|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作为纪录片创作的终极阶段,后期创作选择使得纪录片的思想观念,通过剪辑选择的重建过程得以完整的实现,尽管这种思想主题的选择与结构,在编导最初的创作中就已经有了一个印象式的框架,但纪录片后期创作剪辑,才是真正使纪录片中的诗向纪录片的诗转化的最重要阶段。

  后期创作剪辑,并非是对材料形态的纯时间长度的缩收延伸,这种后期剪辑选择的思想核心是画面组合的思想的增加因素,也就是物质的复现所临达的无形的思想视境。从已有的纪录片创作实践来看,无论作品对象如何各呈差异的时空形态,都是呈现出一种从有限向着无极渡过的过程,都是以人类在宇宙时空中的永恒视境作为创作的思想终极点。因为,在纪录片后期创作的选择重构中,任何对象世界原状形态及其反应姿态的局部,都终将是用来结构更加广泛深人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而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一场思想革命建设的重建者,就惟一地选择了后期创作的剪辑的思想道路。下面将以纪录片《姑苏城外》的后期创作实践的整个创作过程为文本,分别就《姑苏城外》的素材分析的过程和画面结构的过程,来审视纪录片本质在后期创作中的具体特征。

  所谓纪录片后期创作的分析过程,是指镜头画面之间不同形态的关系过程,也就是说,镜头画面前后展开的信息内容没有一种显著的必然联系,如纪录片《老年婚姻咨询所见闻》的人物处境的雨夜街头中景与空镜头春日花蕾的近景的联系必须是在纪录片女主人公境遇的发展的全过程中加以考查,才能理解镜头切变的人物境遇的因果联系。这就需要作者在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之间,建立起后期创作的分析与联系,使不同的对象形态向思想主题设定的同一方向趋动。

  纪录片的后期创作的画面综合结构过程,是指每一个镜头单位画面信息的片段向整体发展的综合结构,是在后续镜头画面中契人一种推进力量,每一独立的镜头单位信息,对前设的镜头单位的画面信息的思想基础,进行一种说明的阐释的逻辑性的推进演绎。纪录片正是在这一互相推进的画面联系之间,积累信息并结构整体,进面重建思想主题的完整形象。纪录片《黄河的渡过》就是运用这种综合积累的结构,从差异的画面信息,走向宇宙时空中人类视境的历史写真,《黄河的渡过》的后期创作,正是在这种综合积累与分析阐释的交叉剪辑的基础上,完成其整体构造的。

  在这部纪录片后期剪辑中,编导试图使素材在剪辑结构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运动转换,承接画面联系的新信息,也就是说,这种后期剪辑,带来的布局思考是双重取向的,画面A与画面B所形成的合作关系,既是两个画面的并列重叠的画面AB,又是这一画面A与画面B叠加产生的全新的意识画面。这样处理素材,是基于材料对象的时间线性的叙述和历时性空间形态的联系的思考。

  在这里,纪录片编导的布局思考,遵循着一种别异于故事片编导的创作标准,他的基本态度是,镜头画面只有经过剪辑布局后,才被赋予思想意义。这种后期创作的思考,主要是在于物质和思想的相互同构,画面材料的运动形式、材料对象的视角、材料对象及物体在镜头中的形态,对象的时间速度与空问平面节奏的历时性关系等等,所有一切都取决于编导的这种后期剪辑思考。纪录片的后期剪辑,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因为故事片主要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纪录片则主要阐述主题,这种创作上的前设.与后置性质的差异,也就决定纪录片创作的剪辑风格。在纪录片中,必须以思想主题为核心,依靠富于戏剧性言说的表现形式,来创造画面的意义,恰恰是这种后期剪辑的表现手段、画面同构的视觉联想的创造功能,才使纪录片获得了艺术生命。纪录片的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直接全面的创作主动权,这是纪录片整体统一性追求的必然,这是因为纪录片编导独立担纲。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