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还很年轻,它的丰富的手法尚待发掘。因此,这里虽然可以提出一些过渡性的限制,但不应当把它们当作是永恒的和不变的法则。首先要提到的是主题的规模。以前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要选择那种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无所不包的主题,而今天还部分地存在着这种倾向。试引用美国片《党同伐异》作为例子,它的主题可以简述如下:“从古到今,在各个时代里,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存在着仇恨,因此就引起了杀戮与流血。”这个主题的范围就非常之广,它既然包括了“各个时代和所有的民族”,当然就需要无所不包的素材。摄制成的影片止表现了这类主题的特点。第一,这部电影虽被勉强地压缩成十二本,但它沉闷乏味,使人非常疲倦,这就大大地削弱了它的效果。第二,由于素材过多,以致导演只能对主题作一般的表现,无法触及细节,因此,主题好像高深,形式却极肤浅,极难相称。只有描写现代的那部分,因为剧情较为集中,才给了观众一种较深刻的印象。要特别注意这种由于素材过多所造成的肤浅。今天,电影艺术仍然是处于幼年时代,尚未掌握能够包罗如此广泛的素材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最好的电影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主题很简单,剧情比较不复杂。贝拉巴拉滋在《可以看见的人类》一书中完全止确地指出,大多数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编剧拚命地把过多的素材塞在一部长度有限的电影里。 电影首先受到一部影片长度的限制。一部超过七叹的影片就会引起观众不必要的疲倦。不错,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出续集。但是这个方法只能适用于特殊的一类影片,例如惊险片。惊险片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主人公经历中许多不平常的事件,这些事件彼此间根本很少关联,而且每一事件都有独立的趣味中心(例如演员表演上的或导演手法上的惊人的技巧)。这样的惊险片自然可以分成几集放映。没有看过上集来看续集的观众,只要稍看看片头的说明字幕就可以知道上集的内容,单看续集对他是毫无妨碍的。只要能稍稍维系住观众的好奇心,就可以使两部影片联系起来了。譬如说,在第一集结局时主人公遭遇了无法解脱的困难,而在第二集的开头才来解决,以及诸如此类的办法。但是内容比较深刻的影片它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所造成的整个印象当然就不能像这样地分成几集,让观众一个星期来看一集了。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