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纪录片:尺度问题

2012-4-12 06: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5|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海德格尔对梵高的名画《农鞋》,进行了充满诗意的示范解读,诗人透过《农鞋》的材料——一双破旧的农鞋,看到了绘画形式重构的无言的思想—艰辛的脚步、大地的召唤、谷物的馈赠和冬闲的阐释。这一艺术现实的敞明,昭示了这样一种艺术道路,从材料到形式到艺术现实,在这里,形式选择对材料的重构及其思想代言是不言而喻的,形式通过对象进而又使刘一象进入形式给定的时空尺度之中。纪录片的艺术现实也正是这样,体现一种为有形物赋予无形意义的能力。

  同样,柏拉图在谈到存在尺度问题时,以风为例,讨论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他指出同样的风,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冷热的感觉程度就是各异。显然,柏拉图在对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思考中,提出了一个主体尺度问题,这就是说,人作为材料对象的尺度,感受、认识、评判和约定材料对象。亚里士多德对此问题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人物是万物的尺度,这就是说,作为认识主体,每个人对对象的认识与感受都是同样确定的。这样主体认识的差异存在就决定了认识对象的差异存在,而且,同一材料对象面对不同的主体,既存在又不存在,这种主体的认识尺度的差异确定性,也就决定了主体对材料对象的认识的真实确定性。上述分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感受和选择是材料对象存在与否的标准;二是主体与对象谁为尺度的问题。显然,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与自然科学实验不同的,它不是追究对象是否存在,而是实现人对一艺术对象的一种认识。风的冷热差异,并非是风的本质属性,而是主体感受的一种认识结果。这样,人对对象的一种认识的约定,就命名了对象的存在。

  在这里,把对象是否存在与对象是什么样的存在的间题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而对象是什么样的存在包含两层含义:一为对象是什么样的存在,即存在状态;二为对象表现出什么样的主体规定性?因为从这个角度理解,艺术对象的存在,事实上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就成为一种约定。所以差异主体的对艺术对象的约定性,就决定了艺术对象的差异存在。以时间为例,时间是永恒的,是不可约定、不可分割、不可呈现、不可命名的,没有任何人类科学能论证真正的时间存在。人类所谓的时间,是根据人的活动的需要,基于人类在自然中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作出的一种时间约定,而非宇宙时间本身。因此,在绝对的宇宙时间之外,就出现了相对于宇宙时间的人类的相对时:诸如格林威治时间、北京时间、纽约时间,这些相对于宇宙时间,反映人类对宇宙自然的认识的非客观的时间约定与命名,而北京时间又是中国人把握格林威治时间的一种尺度。时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表现出的人类对自然客体的约定性、重建性和命名色彩,是人类认知、把握、衡量时间对象的一种主体尺度。也就是说,人类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永远是从自身需要和认识出发,来把握和约定对象,并创造出对象的存在现实。因而,主体对对象的把握、认识、重建和呈现,便成为人类审视世界,把握自然的一种尺度;创作主体对艺术对象作出怎样的选择,艺术对象就呈现出相应的主体选择的确定面貌;同时,创作主体也在这一选择中获得了艺术的存在形式和思想现实,并根据主体需要与认识的程度,对对象作出这样那样的艺术存在的种种界定。

  上述分析,为纪录片的创作思考提供了前提基础。事实上,主体与对象的关系间题,就反映了材料对象如何由非确定性的潜在存在,向艺术现实转化的过程。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