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战役结束后,巴顿因殴打士兵受到艾森豪威尔的书面训斥。要求他在医院成员及当时在场的伤病员面前公开赔礼道歉。这两场戏在视觉上极有表现力。当布莱德利来见巴顿时,后者正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这时是布莱德利在俯视他。但随即布莱德利也坐下了,而巴顿却站了起来,谈到恺撒的言论,谈到人们对自己的不公正。这时巴顿往背景走去。这样当前景处的布莱德利站起来后,身材本没有巴顿高的布莱德利在此时却比巴顿高大了许多。
随着巴顿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当布莱德利指出报上给他画的漫画时,巴顿怒气冲冲地走向前来,抢过报纸。景别也在一个镜头中从全景走成很近的双人镜头,但巴顿不得不面对事实,沉重地接受了道歉的命令,重又坐下,处于了布莱德利的俯视之下,巴顿说:“我感到孤独。”紧接着,镜头从教堂高高的天庭上下摇,跪在上帝面前的巴顿自然是渺小的,但当他恢复了心灵的平静,走出画面时,由于机位极低,所以他的形象充满了整个仰角度的镜头,这个机位正是导演的POV。而下一个镜头却又是全片中最大的一个俯角度,在高大的教堂的阴影的覆盖下,巴顿走向等待接受道歉的部队。在这个镜头里,绘画概念的构图起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平衡的构图,两边是U 字形的楼房,镜头的纵深处的大楼前,左、右各斜放着一辆坦克,将整个画面抬了起来,反而形成了逼人的气势,这就是俯拍不贬。这两个仰、俯镜头组在一起,仍然恢复了英雄的本来面目,摆出了准备迎接挑战、战胜邪恶的姿态。
这样一种情绪基调就造成了巴顿致歉一场基本上用的还是仰角度,只是在巴顿具体地说出“我错了”、“请接受我的…道歉”时镜头才被迫换为俯角度,其艰难程度恰与巴顿的勉强相呼应。在有关巴顿的一部纪录片里,一个在场的士兵回忆说:“我们当时就是不让他道歉。当他一要开口,我们就唱歌,几次以后,巴顿掉眼泪了。他在我们的部队终于没有道歉成功。巴顿检讨后,是他在自己的起居室,身穿睡袍,完全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老头。当他在凉台上时,他的勤务兵问他有没有听广播,布莱德利被任命为欧洲美军总司令。这个镜头是全片最暗的一个镜头。
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西西里岛战役这一大段落里,所有的“最”全都集中在这里了。最强的光,力度最强的视听结合的镜头,最大的俯拍,最大的仰拍,最暗的镜头,最静的场面……所以……(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可以在这里把我的判断给你们,因为文章是我写的。我也可以不给出我的答案而由你们自己来做出判断,我看还是自己做出判断更好些。如果能画出一个频谱那就更清楚了。)
整部影片的分析到此也就可以结束了。它的下集非常一般。没有什么可值得提出来分析的。读者可以尝试着按我的读解方法去分析其他的段落或第二集。读解银幕上的视听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你会了读书认字,那才谈得上欣赏文学作品,那才进一步谈到自己尝试写小说。一个人只认得三四千个汉字当然也可以勉强读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不过他会失去很多东西。看电影电视也是一样。电影是一看就懂的。但是有人看得深,有人看得浅。对电影的知识了解得越多,欣赏的也就越多。愿不愿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有人愿意进一步了解电影,你不愿意,那你就不读我写的东西就是了,我是写给那些愿意更进一步的人写的。
故事片《巴顿》与纪录片《巴顿》关于为国捐躯的问题,纪录片里有这么一段,说故事片的开端里的那番讲话是取材自他的许多演讲。在这一段里,巴顿说,很多人都谈到:“很多人都喜欢说英勇的死,人死了才成为英雄。他妈的可是有很多人活着就是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