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生活时时流动。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弧也会显示出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源于对经验的学习,而不是神经质式的情节。你的英雄也许会慢慢发现他们自己的黑暗面,但他们必须是英雄。你的恶棍们也许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甚至会洗心革面,但是他们仍然是恶棍,毫无疑问,你不能一下子把英雄变成恶棍,或者让恶棍突然变成你的英雄。 有些编剧认为在中途突然改弦易辙,是某种聪明至极的办法。这种跳跃,怎么说呢,会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且将往一个未知的方向发展,因为所有预先的设定——主旨陈述、戏剧前提等等,同样在跟着改变。但是,你会问,我们经常看到的人物个性和个人精神世界的改变,又该对其作何种解释呢?一个敏锐的医生突然变成了兰博;一个深爱着妻子的男人,却设计陷害妻子;一个恶毒的老守财奴突然变得很大方——人物性格中存在着矛盾,这矛盾当然是可以的,而且会产生很多意味,只要编剧打好基础。 如果编剧描述了一些事件,而这些事件将使得观众与感到人物会发生改变(也许情节也同样改变),这种情况叫做“设埋伏”。这样的线索可以使显而易见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很隐蔽。也许它只是动作段落中的一行,或者是对话中的几句。一个钟表的镜头,也许会告诉你,在这个故事里,时间因素很关键。一扇偶然忘记关上的窗户,也许预示着小偷可能来洗劫。一个女人离开医生办公室,可能蕴涵着无数可能性,如果她大笑,就有可能使发生了很好的事情;如果她忍不住哭泣,观众会等待着坏消息。一个弹跳着穿过马路的球,也许会让我们预感到威胁小孩生活的危险即将来临。但是在你工作的时候,请牢牢记住,任何对细节的过分强调,都会使观众产生预期。实际上,你所囊括的每个细节,都会让观众有所预期。他们会认为这个细节很重要,要不然你也不会特意地指出它。你对某个方面强调得越多,观众的预期也会越强烈。 现在,因为你反应灵敏而明智,你会对自己说:“噢,这就是为什么她想要我们去掉多余的细节的原因。”是的,这就是原因之一。这样会使得你和观众避免更多地困扰。只写下你必须写下的东西。当你发现故事中某些细节并不如此必要,就删掉他们,无情地删掉它们。为了使得观众更好地跟随人物弧,我们需要为任何一个可能改变人物性格的事件设定埋伏。比如说,假设我们遇见一个军队里的医生,但是他痛恨军队生活,因此退役时他无比高兴。然后几场戏之后,他在医院里,被谋杀无辜受害者的残忍的通缉犯所绑架。首先展示他在军队里的场景,这些都预示着他会成为兰博的可能性。 同样,如果我们首先知道,一个妻子雇用了职业杀手去杀掉她的丈夫,我们就会理解为何她的丈夫会突然变得充满了报复心。当我们看到斯洛奇曾经是个温和而可爱的人,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为何他又恢复成那个样子。我们谈到的问题是关于准备和动机的。在你出发前,一定要搞清楚路线;在你写作前,请预先设定好事件和行为。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