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播音配音:停连的定义及其作用

2012-4-12 07: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有声语言的停连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既是传播者的需要,也是受传者的需要。首先,从发话人的角度分析,语流中的停连一方面是生理需要,因为我们说话是靠气息支撑的,除了很短的语句、很简单的意思,不可能没有停歇地一口气冲到底,必须有不断补充、调整气息和调节声音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停连还是语言交际中的心理需要,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是情感外射的重要载体,说话人通过话语与人交流必然要有思维过程,要有选择词语、组织语言的心理过程。其次,再从受话人的角度看,受话人一方面有听觉活动的生理过程,同时也需要有对话语信息接收、判断、消化、理解的心理过程。但是,从总体上看,在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中,心理需要是停连的主要制约因素,补换气息的生理需要一定要服从表达思想感情的心理需要,否则就会因“气”害意,出现“读破句”的情况。

  进人广播电视传播的有声语言,相对于印刷媒体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口语化”特色,但是,较之生活中随意交谈的口语,还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它是经过加工的口语;此外,广播电视的本质特征是大众传播,尽管主持人节目吸纳了人际传播的形式,还是与面对面的、辅以丰富的非语言符号信息的、有即时反馈的人际交流有差异,因而语流中的停顿和连接对于受众快速、准确地理解播音员、主传入或出镜记者、口头报道记者所说的话有直接的影响。总之,传播看说得明白,受众听得清楚,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

  下面讲一下停连的作用:

  1. 表达语义清楚、准确。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书面的标点符号有密切的联系。播出的文字稿件中的标点符号是停连的重要依据。但是,听觉和视觉接受语言是有差别的,二者要经过大脑不同的语言分析器,因此停连技巧有其作用于有声语言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例如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如果完全刻板地按标点符号进行,有些逻辑关系紧密但用逗号或顿号隔开的语词,听起来会变得关系松散、疏落,反而妨碍受众的理解,若用连接的办法就能避免词语间关系的松脱;反之,有些书面上没有标点的地方却需要用适当的停顿来区分语意、突出重点 。使用停连要合情状,大胆运用,增强语言感染力,防止刻板。

    有声语言的表达不仅应当清晰明白,还应当生动感人。在描述特别是抒情的语流中,出其不意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停连就能起到沟通心灵、引起共鸣的作用。这样的停连往往用在文字上没有标点的地方,此处不做停顿处理并不影响内容传达的清晰和准确,但是,如果用好停顿,恰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传情效果,因此谓之”大胆”运用停连。

  2. 语流富于生命的活力。有的人在播音、主持或现场报道时,即便是自己动手写的稿子,转换为有声语言时却没有了思维的痕迹,也失去了具体真切的感情态度,只是刻板地念或背。要克服语言声音形式与思维及感情活动的脱节,就应善于运用停连技巧:停顿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与空白,停顿是语言声音外壳暂时的休止,心理活动并未中断,此时思维正在梳理将要发出的语言信息,而形象的闪现、情感的凝聚或转换、反馈的体验、交流的愿望……也都在停顿时延续或启始,继而形之于声,由己达人,使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富于生命的活力,从而调动受众内心情感思维的活动,引起共鸣。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