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纪录片:镜头画面的前期拍摄(下)

2012-4-12 07: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5|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在紧接着的拍摄中,作者采用类似的象征对比镜头。首先是空镜头艳放的三月春花近景,女主人公与一丧偶老人关系确立,准备结婚。紧接着的镜头是雨夜街头,雨水滴打积水地面的空镜头近景,女主人公独自撑伞雨中等候的近景和她与对象雨中同行的脚步特写,因别的原因两人难以成婚。作者选择镜头转换的基础,是情节发展线索的转折点,如当女主人公与“皮夹克”发生冲突时,后续镜头就是三月春花,预示着她的境遇的改变。当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时,后续镜头却是雨夜,女主人公的境遇又发生了逆转,反映出某种思想观念或情感历程以及生活境遇的变化与联系。由春花到雨夜,是女主人公境遇由喜至悲的转换,它的主线是孤独、冷落与隔膜,显示出老年人再婚的一种惯常结局。

  在前期拍摄中,任何一种具体细节、人物、物体、环境、背景、纯视觉性的构图、运动形态以及普通的动作等,都能造成材料本身的内在性思想象征。镜头象征的语义指向是明确的,是可以做出各种不同但却相关的解释的。纪录片《呼唤》的生命主题,就是通过摄影机结构材料的象征性语义所表达的。

  《呼唤》的镜头心理依据是非常规的,表现出一种仪式性。以癌症俱乐部的活动仪式为框架,贯穿着生存和死亡仪式的透视与对话。在这里,从接受者观众的理解方面的自由维度上来认识,任何艺术作品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生活的存在,无论它是一个普通事件,还是一个简单动作,都具有一种心理趋动下所含纳的象征性语义。换一种提法,它是某种心理关系的一种记号。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纪录片《呼唤》所表现的一切都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任何画面都是提示多于解说。一只大碗的特写,可以象征无形的欲望;一团燃烧的火焰的始与终过程,可以象征某种精神流变的过程。大凡优秀作品都可以根据观众的感情、想像和文化程度,从多种角度去分析理解,这是因为除了具有一种直接的、具有深刻的人道精神的思想因素外,还能通过作品外在诸元素组合,建构起一种作品的象征体系。

  也可以这样认识,作品画面内容是双层面的,显明的内容是叙述系统给观众提供的最初的信息,而潜隐的内容则是叙述系统中再造性的信息的基础。第一层面叙述信息诸元素的组构,就建立了第二层面内容的象征精神意义。般来说,象征就意味着种记号代码,对具体人事与动作的代言性纪录。这种规律,在《呼唤》的创作者手中,则经过镜头的终结性特写,取代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惯用的象征语言,强调了人类关于生命与存在的意义。这是因为,当《呼唤》的创作者认识到材料意义与镜头语义,并非完全产生在镜头画面之间的直接的表层的组合之中,而是蕴含在镜头与材料之间的运动结构的画而内部时,它们的创作就具备了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

  从《呼唤》镜头的材料来看,其镜头语义及其逻辑关系是:从个人走向集体进而走向一种新的生命视境,相应地镜头逻辑关系也是超越性的。由沉重的世俗性到精神蜕变到自然生命的因果式总结。因此,《呼唤》的创作者对镜头的把握,就是通过特写镜头的关注式强调,获得了一种远距离的超越视境,使镜头中材料的病死悲哀因素,获得了一种欣然接受的态度。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