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纪录片:镜头材料

2012-4-12 07: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39|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作品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由作者通过镜头对待材料的态度支配的。而镜头的材料的构成又是作者的观点决定的,如果说摄影机镜头在作品前半部立足于强调的话,那么,这后部则是一种欣然的忘却。生日晚会的镜头主体是移动性的,作者采用跟、摇、推、拉镜头,不再以强调性特写镜头为主体,而采用了中近景的景别关系。这种镜头更强调材料中的某些背景关系,这就是材料中生命整体的意义,生日晚会其实就是生命整体的一种仪式。这样,从一个人的生日到生日晚会到生命整体的仪式,就被确定了;同时,镜头的距离由特写改为中近景,又具有一种明确的心理内容,它不再是某种情节叙述、介绍和场景的描述和特性强调。

  在这种背景关系衬托下,中远的距离又重新进人了中心特写——个体生命的部分,这时的镜头距离由近而远而近的转换,使镜头具有一种显著的反弹功能,将陷人生命泥淖困境中的个体者,提升到整个自然生命的循环不息之中,从而达到了对主题的升华。这就是,如果说时间在于一种长度的话,生命则在于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生与死的关系正如一个圆,是不可割裂的,这是自然生命的要义,镜头的象征性造型就意在这种生命要义的复现。

  即使是纪录片这样的非虚构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要求摄影机本身的运动,能使观众感受到镜头所包含的情绪和意义。而审视摄影机运动的最好途径,就是看它是否能表现和增强镜头的戏剧性内容,也就是说,一方面从材料中获得意义,一方面又赋予材料意义。

  不仅如此,《呼唤》的作者在作品线索的发展过程中,略去了大部分推镜头运动的缓慢过程,造成镜头运动节奏上的快速度,意在通过对沉重现世的扫描而达到对现世的超越,从而走向一种真正意义的生命存在。作者在生日晚会和结束的圆圆练功队的写照中,镜头是持一种淡远而畅达的态度,通过长镜头的时间运动,确立一个含义丰富的中景镜头的心理基础,这个镜头的心理基础的语义就是;进人与超升。进人材料从中获得意义,又离开材料站在一个高度,赋予材料以新的意义。这样作者就赋予了特写镜头一种新的更加丰富的美学内涵,从而突破了特写镜头的传统的强调性,使观众由作品中出现的明确、具体的材料联想到更加无形与抽象,因而也更具有普遍意义的镜头语义。这就是《呼唤》的镜头语义:通过有形材料的物性达到无形精神的思想的阐明。摄影机镜头最后停驻的癌症患者练功的圆圈队型,在作品中间也出现过几次,作者利用结束镜头对前面出现过材料因素进行直接而重复的关注,是作者立足于生命主题的强有力象征性思考。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人物、物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构了象征性的镜头语义,再就是画面形象的构图与这一构图的内容的象征性符号组合所临达的主题意义,第三方面是编导的生命象征主题,是建立在视觉形象在整部纪录片中同样地反复重复的构图要素的基础上,从而在对材料形态的复建复制中实现了主题的概括确认。最后,也是纪录片创作常常注重的精心设计的结尾,不仅其本身可能带有象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观众以一种新的透视角度观察前述中已出现过的东西,将前而镜头与段落中的材料形态历时意义与主题思想联系起来,最终成为编导从视觉内容、构图与主题发展象征意义的一种有效形式。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