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编剧:行动和动作

2012-4-12 07: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7|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你是否注意到,编剧们经常会把一些行为都写入剧本中,因为他们认为角色应该是非常忙碌的。但现在,你已经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角色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有其含义和目的。总之,一定要使动作有意义,即使当一个行为的潜在逻辑性是非常含糊不清的时候,其意义也一定要存在。
   
  在《虎豹小霸王》一片中,圣丹斯突然袭击了学校里的女士,埃塔·普莱斯。他用枪指着她,要她脱去身上的衣服。我们以为自己正在目睹一个歹徒准备实施一次强奸的场面,然而,随着他的逐步靠近: 埃塔: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吗?圣丹斯:什么?埃塔:下次你能按时来。此时,他们的行动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和目的。然而,他们的行为却依然有意义,其潜在的逻辑性是存在的。编剧威廉·戈德曼不仅知道他的人物以前做过什么,而且对于他们为什么那么做也同样了如指掌。你也应该这样对待你的剧本。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明白一个行动的目的,你的观众就更会糊涂了,这样在你创造的这座戏剧的花园中,有的只是杂草丛生。 至此,你已经理解了戏剧性动作。它是指人们通过行动而彼此影响,是各种力量之间的冲撞,也是持续的冲突。同样,你对于“什么是冲突”这一问题也略知一二了。然而在戏剧中,一个故事是依靠冲突来向前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对于冲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般说来,冲突就是未获得解决的戏剧性动作。一个角色想要某种东西,而另一个角色却想要另外一种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应该对彼此喊叫、咒骂或是动手打架(那将是一种冲突,热战)。这仅仅是为了表明他们有着彼此对立的观点而已。戏剧性动作应该是相互作用的。它由两个方面组成:动作和反应。一个角色的行动促使另一个角色做出反应。当一个角色反对另一个的时候,他们就处于冲突之中。比如说:干扰事件:我的狗跑了出来,并把你的猫赶上了树。你敲我的门。(动作的一半)我打开门。(动作的另一半)你说我的狗跑出来了。(动作的一半)我拒绝去把它抓回来。(动作的另一半)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滑稽的场景,其实你已经成了这其中的主角。你引导着整个动作,(你敲我的门)我是你的对手。你的行为促使我做出了反应(我打开门)。你要我去把狗抓回来,我拒绝了。我们就处于冲突之中了。如果我们停在这里——如果我去把狗抓了回来,让后你转身回家——我们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冲突就此结束了。但是如果我猛地关上了门,而你打电话叫来了你的律师,情况又会如何呢?你的每一次行动都促使我做出反应,并且加以对抗,而不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法,冲突就此不断升级。这种行为的“多米诺效应”迫使角色之间相互碰撞,同时推动着剧情不断向前发展。
  
  提示: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冲突并不一定要是暴力的。有时候它也是被动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消极的(隐性的)”冲突。一个角色什么也没有做,但是他行为的缺乏却可能会促使其他人做出反应。(在影片《二见钟情》中,主人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他无法做任何事的事实,促使其他角色开始互相影响。)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