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地盘图”,是一个场景在水平面的投影图。从平面图可以看出场景的样式规模、总体布局、建筑结构、构部件尺寸、墙的厚度和式样、门窗的位置和开放方向。对于室外的花草树木与室内陈设道具位置,以及场景的用棚或占地面积以及天片的位置。
平面图是置景施工的蓝图,是体现环境构思的手段。在具体工作中平面图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为研究场面调度而画的平面示意图,另一种是为搭置布景而画的制作平面图。
平面示意图是美术师阅读剧本后,根据导演创作构思,随手勾画出来的平面图(草图)。是导演、摄影、美术主要创作部门进行分镜头研究场面调度的前提。这些平面图在平面布局、结构、尺寸上有一定的示意性,但要求尽量准确。平面示意图是场面调度、戏的处理、表演支点的确定的依据,是一个艺术构思过程,最后落实在平面图上,它是每个场景创作的起点。为了确保影片的艺术水平,导演、摄影、美术都十分关心平面图的确定。大多经过反复研究探讨才被承认,确立为该场景的平面图。
制作平面图是在示意平面图基础上经过研究确定,为搭景而按照严格的比例、尺寸、结构,并依据制图方法而绘制的平面图。为了使设计者和搭景人员在创作上达成默契,应当按侧置景图例来画。置景图例是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布景制图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被人们常用的图例,根据新的内容还要不断的把新的图例补充进去。由于每个场景有大小繁简之分,往往一个场景有几张平面图组成。这时就要画出主要平面图(全局图)和分平面图,分平面图是对主要平面图的补充。要按顺序编号,以便查找。对棚内景平面图在绘制时,要把平面图和摄影棚面积相匹配。内景平面位置在摄影棚内要合理得当,尽力做到“一棚多景”。按照安全规定,在摄影棚内天片距摄影棚墙为1米,而布景平台距天片为4米以上,以便留出灯光位置。如果是外景加工,在总平面图上,不仅要画出平画图,还要面出周围的地理情况。
平面图的主要作用如下:
- 平面图为场面调度提供平面基础。
其中包括演员的调度、摄影机的拍摄角度、景别、推拉摇移处理。美术师根据导演分镜头要求,在平面图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影片的场景结构、尺寸,还要尽量安排表演支点,使景立体化、多角度,为摄影师提供富有变化的构图。一部影片由数百乃至上千镜头组成,特别是对于推、拉、摇、移等移动镜头所需要的地位要有全面考虑。既考虑到建筑平面的合理性,又要从摄影机拍摄需要出发,要善于平面安排。在设计镜头画面时,要牢牢抓住主要镜头角度,不要被一些枝韦问题所掩盖,只有把主要镜头拍好,一堂布景才有完整性。要处理好前、中、远景关系,造成层次感,加强景深效果。
- 平面图为照明提供条件。
摄影棚中照明灯板是根据布景平面布局安置的。
- 平面图为同期录音提供条件。
在故事影片中,为了追求声音、对白、效果真实可信,大多采用同期录音。录音设备比较复杂,跟布置有关的主要是录音车和话筒的移动位置。录音话筒和演员的运动相应运动,而摄影机和录音车有时要同时移动,才能适应。这样就加大了布景的拍摄平台面积。为确保两部机器同时运动,布景活片使用率较高。为此,在分镜头时(或分场景不分镜头)和摄影机要确定一些大的横移镜头的角度和路线,用活片留出拍摄位置。
- 平面图为道具陈设提供条件。
布景平面图的设计与道具陈设紧密相关的。无论是棚内景还是实景拍摄,对大道具的陈设都是直接关系到场景的气氛和调度。准确的平面图为道具提供了设置道具的蓝图。
- 平面图为置景提供施工蓝图。
布景的布局主要依据是平面图。从场景气氛图可以看出布景的气氛。各种景物之间的关系,布景的具体结构、尺寸、布局由平面图定。所以平面图是置景施工的蓝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