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索福柯勒斯在舞台表演中增加了第三个人物,戏剧因而得以成形。跟我们一样,古希腊剧作家也有制作人(经纪人永远都如影随形一般在我们周围转悠)。所有的制作人都懂得要减少人物以节省成本。请原谅,但我们还是能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当古希腊剧作家观看排演时,他的制作人一定在身边抱怨:“我们已经有两个演员在说话了,除此之外,还有十个人在解释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把歌队去掉,他们的台词可以由一个演员来说。想想看,这样我们可省了不少钱!”
借用乔治·肖伯纳的话,有些电影人说唯一的规则便是没有规则。所以我下面准备要说的是关于“危险”话题。但是,我们必须先采取某种立场。学生们经常询问他们是否可以设定多重主角或者多重对手。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戏剧中,这绝对不行。就定义本身而言,主角引导戏剧动作,对手引导反抗力量。在他们把对方踢出局前,你能有多少领导者呢?我们不能有多重主角或者多重对手,其原因等同于我们不能有好几个美国总统、好几个教皇或者是好几个英国女皇一般。多重主角使得力量分散,并使得问题变得令人迷惑不解。人们无法决定到底该听从哪位领导者的意见,所以他们会被彼此批斗,这种情形也会出现在你的剧本中。
想象一下六合彩,如果好几个参加者都赢了,他们会把奖金瓜分掉;同样,多重主角或者对手会使得动作分裂。为了使这个结果视觉化,想象一下你同时盯着几台电视机,而每台电视上都上演着不同故事——你无法集中精力,你迷糊了,你关上了电视。如果你这样做,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的观众身上。初级学生经常宣称,“这部电影有两个主角”,或者是,“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对手”。实际上,这些结论简直就是混淆视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学生们经常将主角等同于英雄,将对手等同于坏蛋。
一些电影中没有负面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你也许会很容易找到主角,但是谈到对手时,你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找一个“坏蛋”。以“关系”电影为典型,比如浪漫喜剧,两个处于某种关系中的人是主角和对手。当你决定了戏剧问题后,只需决定谁拥有它,而谁又在拼命扰乱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即可。次要情节通常带来困惑,它们经常精巧地与主要情节编织在一起,故事线索因此而变得模糊,然后看上去好像有好几个主角和对手。但是,次要情节无论如何都不会太充分地发展,而且它的解决,也不会导致整个戏剧矛盾的解决。
他们是否能将非人类作为主角或对手。让我们回到古希腊。请记住,在戏剧动作中,我们模仿人类行动,还请记住,主角和对手这两个词指的是那些表现人物的演员。人物通过人类行动来揭示冲突,如对话,而“大自然”这样的物体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呢?如果大自然成了你的主角,会发生什么呢?大自然所有的动作,演员都没有办法去模仿。(一个人,怎么可能模仿冰雪暴或者地震?)它没有情感,根本不会思索,当一个问题发生时,它也不会关注,更不会想办法去解决。你如何为大自然写对话?大自然会说什么?你又能请谁去饰演这个角色呢?当然,除非我们将大自然人格化,否则它一定不能充任主角。反过来说,让大自然充任对手可以吗?在《荒岛余生》中,飞机失事后,汤姆·汉克斯被遗弃在一座小岛上,他与大自然作斗争,奋力求生存——因此,大自然就是对手,是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