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构图多与长镜头结合在一起用。长镜头,又被称作“段落镜头”或“多构图镜头”,它是指在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多层次多景别地表现同一景物。它有利于保证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长镜头发源于电影。早期的长镜头,是把摄影机固定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镜头的视点和视角自始至终都不改变,画面不免平淡。后来,随着摄影设备的不断改进,几种移动摄影的“长镜头”得到公认和普遍运用,这就是沿用至今的摇镜头,跟镜头,推、拉镜头等镜头方式。 随着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长镜头技巧被作为实现场而调度的技巧,人们将它与其他蒙太奇理论相提并论,并称之为“镜头内部的蒙太奇”。到了5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提出并建立了纪录学派美学理论。巴赞认为,长镜头“遵守事件的空间统一性”,保证了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保持了时空的完整性、可信性;长镜头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了生活的透明性、暖昧性和多义性;连续性拍摄的镜头充分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再现了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因而更具立体感,使观众能以多角度洞察生活。 长镜头理论及其技法,对于电视画面构图特别是电视新闻画面构图来说,有其不可忽视的指导与实用价值。首先,长镜头由于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它具有传达信息完整性的功能。电视节目的完整信息是由声和像两方面组成的。用分解的方法拍摄,用分切镜头的方法剪辑,在很多时候不能保证完整信息的传达,不是声音的连续性被破坏,就是画面的连续性被破坏。机内剪辑,由于使声画保持连续和同步,从而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完整,也使其传达的信息有了完整性。 其次,它能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电视新闻中长镜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连续地使用现场的图像和音响,把亲身介入转为心理介入,将亿万观众带到新闻现场,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获得与在现场相似或基本相同的感觉。记者对现场情沉熟悉,又能熟练地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顺序和观众的认知规律拍摄编辑画面使得观众可以获得比本人在现场更丰富的整体了解和细节感受。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它所带来的现场感完全来源于现实,同时应该比现实更集中、更细腻、更深刻。再次,它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由于机内剪辑不是靠动作的分解和组合来表现运动过程,而是把连续的动作完整地展现在屏幕上,所以排斥了一切造假的可能,使影片所表现的事实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