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以静态构图为主的构图,是画面主体表现以静态表现最为合适,必要时,又不失时机动起来,或者完成表现对象、表现重点转移,或者伴随对象运动,追索过程表现,或转移观众注意力构成虚写,以时空统一方式表现连续发展的事件、情绪、陡转、跌宕以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动人效果。所谓以动态构图为主的构图,是以对象运动过程为表现重点,但某些情节、情绪行为又表现为暂停静比状态。比如表现两个人边走边谈,偶尔停下来的情节。所谓动静参差的构图形式,是静态画面所表现的对象有行有素,内容也要求动静有致地予以展示。 无论哪种形式的综合构图,关键在于,由于摄影机拍摄的镜头画面是缺乏意识活动的,只能由对对象画面位置安排、光色强度、清晰度、景别、景次的不同运用来区分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只有表现对象处于前景,景别很大,在焦点面上,并占有重要的幅面位置,或其在光、色、形、运动等方面比其他对象更吸引观众注意力,才能突出于其他对象,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镜头画面中的各个对象,哪一个进行纵深空间运动,哪一个就能改变自己在幅面中的位置、景别和景次,如走向镜头、进入第一景次的对象就突出,相反,那些退处第二景次、离开焦点清晰范围、或走出画面的就己不是主要表现对象。 由于综合构图变化复杂,因此要讲究场面调度。电视场面调度和电影有类似的地方,都是要按照构图意图,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人物、镜头),表现出人物和事物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典型化、富有概括力的视觉形象。也就是说,综合构图既有不间断的连续表现,又有重点突出描绘,要求摄影师充分运用运动中变化着的环境背景,光色效果、图底配置关系、幅面空间范围、景别、角度等,以便在统一时空中建构适于不同内容要求的各种气氛。所不同的是,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构图必须维护其真实性原则,忌讳一切“导、摆、补”的行为。出镜记者在拍摄现场的选位、采访路线的安排等,都是自然的,与带有表演性、假定性的电影场面调度有本质的不同。 电视画面的综合构图最重要的是,无论镜头如何运动,都要符合观众的视觉规律,遵守轴线运动的规则。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在实际拍摄时,拍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止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摄影角度,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任何一个由多数镜头画面组成的场面,如果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无论摄像机的高低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都不会使观众的视线发生180度的大调换。 如果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另一侧进行拍摄,即是“越轴”所拍摄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比如越轴前的画面里,列车从画面左面向右方行驶,如果摄像机越过轴线(此处为铁路轨道)到另一侧接着拍,列车就变成了从右向左驶,这样的画面构图无疑会使观众糊涂。需要说明的是,拍摄过程中越轴现象总是难免的。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