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摄像技术:光线(三)

2012-4-12 08: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48|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摄像机对光照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光圈的变化施行的。摄像机设有自动光圈电路,为电视从业人员抢拍各种照度的画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被摄体照度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自动光圈能适应从100勒克斯到100000勒克斯照度的变化,能够较好地保证图像的质量。但是在照度不均、阴暗反差过大的情况下,光圈虽然能根据照度的变化迅速进行自动调节,但这一调节过程仍会影响图像质量(如主体在室内、背景是室外天空,便会造成大反差而淹没主体的面目),这时则应改用手动光圈(或对主体测光后将自动光圈锁定)。
   
  使用手动光圈(或自动光圈自动锁定)时,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输出信号。当光圈过小时,输出信号弱,画面杂波大,对比度小,色彩饱和度差;当光圈过大时,信号过强,画面亮部无层次,色彩呈焦灼感,并严重破坏视频信号比例,影响同步的稳定。当现场照度太低时,可以使用摄像机上的增益开关,改变电路的放大能力,以增强输出信号。增益方式应慎用为好,增益倍率越大,电路中“噪声”越大,杂波越多,犹如摄影胶片的增感处理,使“粒子”变粗一样,会不同程度地损吉画面的像质。无论是手动光圈控制,还是增益方式控制,对于光照强度的控制,均应以保证画面的像质为前提。值得提醒的是,大部分家用级摄像机都没有手动光圈控制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使用者用光控制的需要,因此,在选购机器时务必考虑这一要素的具备与否。

  • 光线方向的控制。
       
    电视画面创作中的光线一般有主光、补光、背景光、后向光和轮廓光、特殊灯光。光是影响拍摄的最关键的重要光源,它确立了照明的方向和光源的创意,并决定而部阴影的位置。为了便于表达,在水平而上,以照相机/被摄体轴为参照,我们划分了五个重要位置:前向、四分之三前向、四分之三后向、侧向和后向。前向位置低角度的灯光能创造出熟知的恐怖电视剧中吸血鬼画面。当一个前向主光放置于照相机高度或稍高一点位置上时,会产生一种平淡的,直接的照明,它不强调景深,形成一种二维的感觉。这种前向照明最小化了脸部皱纹、线条和其他标记的影响。摄像机高度上大约30-45度的前向主光常被用于电视明星,这时的演员的脸具有了一些立体感,但还是软化了脸部的特征,最小化了皮肤的纹理。与散射相结合使用,这是一个很流行的影视明星的照明风格。当到达较高位置时,将失去上述魅力效果,纹理消失,眼窝变暗变黑,并且在嘴唇和鼻子下将出现拉长的阴影。四分之三前向主光在经典的好莱坞影视风格中是颇受宠的主光位置,这也是20世纪40年代流行的经典人像配光原则。它位于上方大约45度的角度,在脸的阴影而产生熟悉的三角形修补光。
      
    在侧主光位置上,采用柔光效果最好。用摄像机高度的侧主光照明前补的脸是一个经典的照明布局,照明用一个垂直的阴影将脸部一分为二。四分之三后向主光是四分之三前向主光的背而版本。它是极富戏剧性和情调的,常用于夜晚的外景的拍摄。采用硬光源拍摄轰动的电视画面时,四分之三后向主光效果最好。对一个人用后向主光能自动产生一个黑暗的,有情调的效果,这对夜晚的内景和外景是很有用的。这时我们几乎看不到细节,但能获得神秘感和黑暗。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