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电影编剧:电影的视觉形象

2012-4-12 08: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8|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电影的视觉形象包含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单个镜头和通过剪辑得到的镜头片段。当观看任何完成了的作品时,我们都禁不住对视觉形象中这两个方面统一的相互作用作出反应,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更加意识到二者的独立存在。有时是对一段一次拍出的单个镜头,特别是持续一段时间的单个镜头的构图、象征意义或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则是为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个镜头的综合效果所打动。即使我们并非有意识地对两个方面的东西加以区分,二者实际上都在为整个视觉形象起着自己的一份作用。

  首先,可以根据爱森斯坦所做的评论说明影象发生作用的基本方式。在他的《电影形式与电影感觉》一书中,爱森斯坦在强调影象的重要性时,对电影中的画面与日本徘句艺术中具体的形象化描述进行了比较。

  在进一步研究综合与侧重之间的区别之前,最好还是先来确定一下关于镜头的定义。目前最有用同时也最通用的定义是:在连续的视界中空间与时间都没有中断的视觉形象。因而它是连续地、不间断地开动摄影机的结果,是我们在剪辑结果出现之前、在另一个角度开动摄影机造成的画面拼接之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换句话说,就是在导演的两道口令“开拍”、“停止”之间拍下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该单次拍摄期间保留在胶片上的全部内容。

  因此银幕上的一个镜头的持续时间会长短不一。可以是短暂地一闪,也可以是描述动作或对话的一个长场面。我们通常把一个镜头看作是一个单个的构图,但是,一个镜头中所包含的移动和模式变化却可能是大量的。于是,我们有必要谈一谈在正常情况下所谓单个镜头范围之内这些互不相同、相互独立的构图情况。

  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到这一术语的两重意义。在罗森的《能人》的高潮戏中,路易斯维尔一座大厦内,残足的姑娘萨拉走下楼梯,穿过了一个挤满了双双起舞的人群的房间,直到从一道拱廊下走进另一间屋——酒吧间。她一停下脚步,便被站在拱廊下那座房子的主人和正站在柜台边的赌徒伯特·戈登看到了。这两人交递了一下神色,仔细打量萨拉。所有这一切都是一次开动摄影机拍成的:萨拉向前走,她面前的摄影机步步向后拉。通常我们把这一段过程称为一段单个镜头(一次拍摄)。但是动作发展的结果本身一却是一个熏要的构图—萨拉神情恍惚,醉态十足,被框在身后的拱廊中,落入那两个人意味深长的一瞥。

  如果一位导演习惯性地把重点放在单个镜头上或是剪辑上,或者习惯性地运用某种特别的综合二者的手段,他就是在造成一种明确的电影风格。在两种极端性的选择中,有的导演会强调单个镜头和镜头的持续时间(他当然也总还会运用剪辑手段),也有的导演会强调剪辑和把更固定不变和快速的拼接所能制造的形象合成起来。

  某些导演把侧重点放在电影影象的这些基本成分之一上,这当然值得注意,然而更多的导演则出于不同的目的、节奏和戏剧性强调而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罗森在其最后一部影片《里莉斯》里的许多镜头中拍摄大多数对话场面时都对摄影机的位置进行了限制。他不是在讲话者之间切过来切过去,而是固定一个位置,从一个讲话者的前景面部拍摄另一个讲话者,然后在一个相反位置上保持更长的时间。但是在镜头的高潮处,他还是切换成适当的富有感染力的特写。继之以精致的加强性的剪辑作为镜头的结尾。

  选择单个镜头(一次拍摄)——一般说来,镜头持续时间较长,包含的细节更全面,这是选择经过剪辑的多个(连续)镜头——一般说来每个镜头持续的时间较短,对其中的细节经过严格的取舍,是至关重要的决策。这关系到一部电影的整体风格的形成,也关系到一部电影中不同的情绪,节奏及意义是否能够得到加强。不过,这总是一个侧重点放在哪一边的问题。一次镜头与剪辑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在创造一部电影的视觉形象过程中总会存在。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