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电影编剧:电影本身的特点(上)

2012-4-12 08: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6|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电影不仅仅是戏剧,尤其不仅仅是像舞台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方法。一般的和基本的关系总是有的,但是也不能忽视那些特殊的应用和方法。请再考虑一下戏剧的现时性即直接性的基本特点。在观看舞台剧时我们眼前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真人,但是他们所参与的却是虚拟出的一个情境和一套动作。

  同时,我们意识到,这些人也意识到作为观众的我们。这种对方就在眼前的感觉是相当强的。而在电影院里,我们面前是一些真人的巨大的、平面的视觉形象,他们在参与一个虚构的情境;而这些形象对我们的存在却毫无所察。正因有这种区别,某些评论家便断言,电影中的直接感是打了折扣的。正如雷蒙德·斯波蒂斯伍德所指出的“投射在平面银幕上的演员不过是一个毫无实体的影子”,不过,这样说看来是把人们的心理状态过于简单化而且歪曲了:我们特别容易与一个演员的个性、风采和银幕上的形象产生共鸣。说来奇怪,他的出现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影响可能甚至比一个活灵活现的舞台剧演员还要大。由特写镜头所造成的生动性、巨大尺寸、选择与强化,使我们马上感觉到眼前这个人作为演员和角色的双重存在。像马龙·白兰度那样的演员,他脸部特写中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肯定会得到观众强烈的认同。事实是,一般地说,电影明星会成为众多人们心目中活生生的人物,其程度之甚,个人性之强,往往是舞台(剧)演员难以企及的。

  除了强度冲击以外,还有另一种因素也在起作用。演员被看到和被感觉到的整个情境的电影影象具有一种效果的统一性。这就是说,我们处于一种程度始终如一的现实性中。周围布景和环境以及演员等都呈现为同一种电影影象。然而在舞台上,演员周围的布景,不论制作得多么逼真,显然也不会被当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现实性的程度是模糊不清的,我们的直接感觉也是模糊不清的。

  电影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基本特点即视觉形象。因为所有其他问题无不发端于此。也许是格里菲斯第一个注意到,康拉德所讲到关于小说家身上的东西甚至更符合电影导演的实际情况:首先他是要让你看。既然电影可以在人的感觉上起到如此强烈的作用,那么人们便对电影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抱有诸多希望和要求。法国评论家查尔斯·戴古克莱甚至说,如果感觉影响到我们的精神生活,那么增大我们感知的数量与质量的电影就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发酵剂。

  诚然,舞台剧具有某些重要的形象化要素,而且从戏剧当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些要素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但是戏剧发展的主流仍是倾向于比形象更优先考虑言语。即使是在那些更注重动作、姿势与音响,也就是注重感觉作用的戏剧形式,它们所使用的构图、选择和强化手段仍然与电影媒介中所用的不是一码事。

  银幕摄影术所制造的似乎不仅仅是一种使人觉得电影影象与真实生活中相对应情况很相象的感觉。我们常常会产生画面与生活中的情况完全一致的感觉,与观看舞台剧时相比,我们更不易觉察上述二者之间的差别。我们似乎并不是在对一幅图画,而是在对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棵实实在在的树作出反应。这种强烈的真实感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电影复制技术达到了完满的程度,这一复制所提供的精确的感觉质量,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和具体的细节,画面的尺寸以及前已述及的直接现时性感觉与现实程度的始终如一。最后,它还产生于我们观看电影时的环境:在黑暗的大厅里,我们与其他人怀有同样的反应,但又各自被沉浸于反映在银幕上的感觉世界之中。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