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侧角度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它能使被摄体本身的横线,在画面上表现为与画面边框相交的斜线,形成物体形象的近大远小和线条汇聚等效果。斜侧角度可以分清画面中人物的主次关系,用以突出需要着重表现的人物或事物。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头采访新闻人物时,常常运用斜侧角度拍摄画面,采访者位于前景,新闻人物位于中景稍后,把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吸引到新闻人物的身上。 斜侧角度拍摄可以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并具有变化。事实上,拍摄人物像时,斜侧角度是一种很常用且有很好表现力的角度,因为它可以避免正面角度拍摄时的某些人物而部的缺陷,调整人物脸部的轮廓形象,表现面部的表情起伏,达到美化的目的。斜侧角度还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动感。运用斜侧角度拍摄,被摄对象总是处于正面角度和侧而角度之间的一种变化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向这两个方向运动的内在张力。这是单纯的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无法达到的效果。 反拍角度,是指处于前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反面或反侧面角度的拍摄角度,也称“反打”。以拍摄人物为例:前一镜头从正面拍摄,后一镜头从反面或反侧面拍摄。往往将后者称为反拍或反打镜头。侧反拍摄人物,几乎是背影,而部看见的较少,这两个角度的交替使用,可以有效地调节画面的视觉效果。正如一个人坐在窗口背向着观众,似在沉思,如回头一盼,则造成新颖动人的神态。反拍角度还可以使人看到环境的完整性,有利于全面介绍现场情景。由于反拍镜头可以拍摄对象的另一面,有助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多方面和立体心态。在一组镜头中还可以起到对比、暗示、强调和渲染的作用。 必须注意的是,反拍角度是超过主要人物活动的中心和“轴线”来拍摄的,使用不当会导致人物关系错乱和方向不清。 电视画面的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拍摄高度的选择在电视画面的创作中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影响到画面中的地平线的高低、景物的展示程度、远近观感等因素。我们一般根据拍摄高度的变化,把它大致分成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顶角度等。这四种拍摄高度各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和感情色彩。 平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角度。平角度拍摄的视觉效果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观察事物的情况很相似,合乎人们平常的观察视点和视觉习惯。它所拍摄的画而在结构、透视、景物大小对比度等方而与人眼观察所得大致相同,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给人以亲切感,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交流和内心活动。平角度是电视画面创作中最为常用的拍摄高度。 拍摄平角度画面时,要重视对地平线这个构图因素的处理。通常情沉下,我们要避免画面中的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平均分割电视画面,造成整个画面构图呆板、单调、四平八稳等效果。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地平线分割画面,我们可以处理好前景,增强画面的透视效果;也可以利用山峦、树木、弯曲的小道等高低不平的构图要素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地平线的这种分割现象运用得当的话,如拍摄各种倒影,则可以收到画面上下对称的视觉效果。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