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观众喜欢节奏慢的。”谁说的,调查过没有。调查研究?拿调查结果来看看。没有。我们不尚调查研究。我们只不过是想当然的口空说白话。近五十年来,大家都养成信口开河,说话不需要任何根据和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今天说了,明天就可以不认账。这种恶习是上行下效。这几种观点加在一起,中国电影的节奏就慢到观众难以忍受的地步。观众是不给面子的。不好看就不看。我没有经费对此做专门的调查。但是每当我给普通观众讲电影时,一定给他们放映快节奏的片子,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喜欢还是不喜欢。结果全是喜欢。然后我再请专业人员分析一下那个快节奏的片子。但都分析不到点上。所以,问题不是中国观众喜欢节奏慢的,而是发明这句话的人不会拍节奏快的。中国电影制作确实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经费、审查、发行等等。 但是,假设这些问题全解决了。钱也有了,你爱表现什么都可以的时候,难道那时你就有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就会拍纵深景了吗?就会使用运动镜头了吗?汽车就会拐弯啦?飞机拐弯就会侧翼啦?难道一个镜头带上环境与不带环境,成本是不一样的吗? 综合艺术论的戏剧性给中国电影带来的毛病是,摄影机更多的是像舞台上那样,左右横移。亦即话剧的左右上下场。不会纵深运动,也不会拐弯,因为舞台上既不能闯到后面的景片上去,又怕掉到前面的乐池里。综合艺术论者不搞创作,也不研究电影语言,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所谓理论来祸害中国电影创作。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最初对“你说我说”提出否定的看法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它辩护?你研究过没有?没有。你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你说我说”的拍法是个问题。为什么你会立即为它辩护呢?这种非科学的研究问题方法是谁教你们的?我这不是在算账,也不是在表现我自己多么正确,别忘了,我是一个大学的教员,我的责任是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在这里是要提醒大家应该怎样学会科学地来研究问题,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我们的中学教的是相反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毛病很多。现在正是学习的机会。我研究过综合艺术论,所以我敢反它,而且一反一个准。可是你们并没有研究过本体,当我对“你说我说”的拍法提出否定的看法时,为什么你们不提一个“为什么?”而是直接就去维护它,可以说,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维护它。可我们研究到现在,已经明确,不仅是“拍法本身没有什么不好的,而是不该全用它。”可是现在我提出来,我的宇宙观是无限的,因此我认为不该用一千年前的李渔想出来的起承转合,那不符合生活的规律。也不该用一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开端、中段和结局的封闭性的戏剧结构。那也不符合生活的规律。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循环的。同时我也不同意用好莱坞的时空统一的循环的三镜头法。宇宙观是封闭的人,就喜欢用循环的东西。从戏剧结构到镜头的运用。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宇宙观,没有什么可争论的。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