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一直记住上面这些话,作为判断我的教学的标准,以免上当受骗。这就是INTERNET的优势,畅所欲言,因此也可以做到自动大暴露。尽管是畅所欲言,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我对电影的本体研究了几十年了,才下的结论,可说这话的人听见别人说电影本体这个概念还没几天,居然敢轻下结论。自己什么都还没有弄懂,却敢轻下结论。甚至当我正在讲本体时,有人都会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为什么不讲本体?记得八十年代中在北大的一次讲课。我讲了不到二十钟就递上一张条子来,上面写道:请你讲电影艺术。我的回答是,“我正在讲电影艺术。” 调查.研究?我们外国电影研究室24个人做了十几年的资料都被人踩在脚底下,是具体地踩,剪刀报上全是各种各样的鞋底印,全部被毁。我所在的单位也成了被砸烂的单位。他们的敌人做不到的,他们自己不仅做到了,而且非常彻底。有人对此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的时间精力本来就没有什么价值。可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价值的。这样来对待我的劳动成果,是犯罪行为。这种被确认为合法的破坏行为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可以信口胡说,不需要任何根据,不需要查找资料。虽然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盛行的特色,但我仍不希望你们成为这样的人。这种思维方法最终是对自己不好。我从不相信皇帝的新衣的。你们可以注意,看看我讲的本体是不是讲到这个讲座结束还没有讲完。电影本体带来的另一方面的课题就是人的眼睛是怎样看的,这是心理学的课题,至今它们还没有得到非常科学的结论。由此可见,电影语言是随着心理学前进的。有人迫不及待地反本体,这么急迫干什么?他们反对的态度就好比是一个人看到那垒球投手准备投球,刚刚做出把手伸向后面的动作时,马上就非常聪明地朝那垒球投手喊去:“喂,你的对手在正前方,不在后面!”也难怪,因为他从来没有玩过垒球。可是这人又会反驳我说,“没有宰过猪,还没有吃过猪肉!”在没有实例给大家看的情况下,你爱怎么说都行。等到技术问题解决了,心理补偿和心理认同,以及车轮效应等等都可以用实例来说明的时候,可别忘了你们现在说的这些缪论。我再强调一遍,这几个问题没有实例根本没法谈。而这几个问题没有体出来解决,那就根本没法讲剪辑。别忘了,我们讲的是电影。黑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你们自己设计的五个镜头的作业已经看了。我再强调一次,有一种作业的目的是讲究“对与错”。我认为这种方法作用不大。有一种是只要你动了脑筋做了作业,那就会有收获。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太简单了”或“太复杂了”的问题。我的教学方法和你们所接受的中等教育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澳大利亚电影学院AFTRS 有一条经验。只要上过剪辑台,那个学编剧的学生写出来的剧本就跟他入学时交的那个剧本完全不一样。第一个剧本不是象小说,就是象话剧。第二个就更接近电影了。搞电影评论的学生也一样。我的教学方法都是参照这些成功的经验的。我的教学方法是要学生学会动脑筋,最终要求他们超前人。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