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摄像技术:画面细节的采录

2012-4-12 09: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电视画面细节能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对画面细节的合理运用,还能传递深度信息,增强电视传播的时代感和真实性。事实上,画面细节作为电视传播信息内核的外化形式,己日益受到电视从业人员的关注,采录、运用理想的细节己是采编人员制作节目时致力追求的目标。
   
  如何采录电视节目所需的画面细节呢?要掌握“图形一基底”理论,提高电视从业人员对画而细节的发现能力。
   
  “基底”性画面概念源自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德文Gestalt,中文译作“完形”它强调物象的整体性。所谓形,乃是一种组织结构,而且它与人们的视觉活动密不可分。格式塔基底理论的实质内容就是强调知觉必须在对象和背景之间做积极的选择。电视从业人员要掌握“图形一基底”理论,就是要求他们在进入拍摄现场后,有能力在对象性画面和环境性画面之间做出积极的选择。这也是电视从业人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捕获画面细节的理论依据。
   
  当我们扫视周围环境时,有大量景物进入视场。其中一些互相重叠和遮蔽。我们的知觉系统有分离和区别个别物体的能力。在由基底中区分图形时,我们也把孤立的视觉成分分配给要求它们代表的物体。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图形一基底”关系有时并不那样清晰明显,更为常见的是必不可少的图形和作为其背景的基底两者间的区别很不明显,甚至消失。如果景物中视觉成分过多或出于浅薄的技术再现,使得图形一基底根本无法区别,那么便剥夺了画面的可辨认性和效果。
   
  要强化固定镜头意识,提高电视从业人员对画面细节的控制能力。固定镜头是指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的焦距不变、镜头的角度不变的有效拍摄。摄像机的诸多可变因素固定,运动的是画框中的人与物,其人其物的运动是否合乎构图要求,记者得具有良好的预访、预测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镜头适当的推、拉、摇、移是必要的,但太多、太滥的推、拉、摇、移只会使观众眼花缭乱。这方而,港台的电视业界做得较为出色,他们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素养。在他们的电视新闻里,很少看到随意推拉摇移、信息量甚少的画面。他们不会因为顾及播音稿所需要的时间而随意铺垫画面,他们所追求的是运用准确到位的画面证实新闻中人、事、物、时、地的可信性。基于这个追求,他们大多使用固定镜头、快切编辑的采编方法,体现细节在新闻中的说服力,画面语言准确到位,显得简练、清晰、明确,从而提高了画面的可看性和信息的饱满度。固定镜头虽然是电视画而摄制中最基本的技法,但它却要求电视从业人员有深厚的素质积累,素质差的电视从业人员往往是用随意推拉摇移的运动镜头来掩饰其采访肤浅、摄制功底不足的欠缺。欲运用好固定镜头,电视从业人员在电视画面的制作过程中就要把握住摄制现场的细节镜头,只有这样,电视画面才具有可看性。对细节的解读,使我们知道它所反映的事物与周围其他未看见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认知细节存在的空间,不必一定要看到与细节相关联的其他部分,从而简化画面,使得细节所包含的内容更集中,画而更简洁。
   
  要坚持“挑、等、抢”技法,提高电视从业人员对画而细节的捕获能力。这是就电视新闻节目和电视纪录片节目而言的。因为在这些节目中,最忌讳的是摆布、导演、补拍等笨拙的拍摄手法。这些手法完全违背了节目本身所规定的真实性原则,必须坚决摒弃。在这里,画而细节的捕获问题不仅仅是技巧问题,也不仅仅是形式问题,细节之有无及多寡,往往反映了一个电视从业人员在现场的观察能力和职业素质。电视画面细节的运用要求电视从业人员从客观现实生活中选择最能表明事务本质的事实材料来传递信息。综合运用“挑、等、抢”等摄影手法,将这些信息从背景环境中凸显出来。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