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是影视剧本中的人物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话语。它是有声电影中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手段。在论述对话的功能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地位,这是因为处在什么样的位子上,才能准确地发挥它什么样的功能。有必要回顾一下电影的发展历史,察看一下画面和语言之间的相应变化,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对白在电影中的地位和功能是有好处的。 电影中的语言经历着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从最初在默片上出现的字幕,到以后影片中的人物能发声说出对话,以至今天的影片不仅角色拥有内心独白或旁白。一甚至作者还能直接去进行说明,这一切正如弗雷望赫所说:“这一历史有三个明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们坚决试图使画面摆脱语言……第二个阶段,有声的语言成为电影表现手段的重要成分。……第三个阶段——除了有声的语言以外,又出现了画面外的作者的声音以及人物的内心独自。”而这一切,不仅在改变着语言在进入电影之后它自身的变化。即电影画面使电影语言从属于电影;而且它也改变了蒙太奇的结构原则。但在有声电影发展的初期,有声语言的出现,破坏了“造型”这一特性。我们往往把那时候的有声影片称之为“百分之百的有声片”,意指这是一种滥用对白的有声片。 其次,电影可以运用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两个不同场合中的动作表现出来。话剧做不到这一点。 再次,许多东西在小小的舞台上是无法表现的,大到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小到一根银针掉落在地面,如果不用剧中人的对白去加以说明,观众是看不见也听不到的。但是,这些所要表现的东西恰恰是充分发挥了电影之所长,可以用全景,可以用特写。这又是电影中的对话比话剧中的对话减少了的第三个原因。 恐怕还能找出别的种种原因。但是,仅从上述这三个方面,我们已经不难理解,如果在电影已经用画面将事物叙述清楚的时候,你还要用对白来重复说一次,无疑这就成为多余。可见,电影有自己表情达意的能力和手段,话剧也有自己独特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和手段,如果不加区别,而去重复运用,必然会造成同义重复。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