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对话在影视剧中是作为音画结合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因此,下面我们所谈的对话功能,也都是在与画面的配合不完成的。
- 展现和说明
话剧需要通过对白来交待前史,影视剧虽然可以将大量的前史用场面去表现,但毕竟一部影视剧它所反映的仅是生活中的一个段落,因而任何一部剧作都会或多或少地需要通过人物的对白去做一些交代和说明。如人物的身份和职业,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规定情境和将要发生的事情等。
- 塑造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俗活说,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说明。在人们的语言里渗透着性格的特征。因此,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也往往要“观其行,察其言”。对影视剧作者来说,用对话去塑造人物性格,并推动剧情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好的对话,也就是能显示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对话,是具有非常大的艺术魅力的。
- 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是指在人物的对白背后,隐藏着的想法和内心活动。所以,潜台词并非是对白之外的东西,而是观众通过演员所念的某些对自而能感受到的东西。所以苏联戏剧大师说:“请记住,观众到剧院来是为了潜台词,台词我可以在家里阅读。”这说明,需要依靠演员的表演将台词中的潜台词挖掘和表达出来,所以,要把富有潜台词的台词说好,是很考验演员的一件事。但演员若能将潜台词恰如其份地表达出来,则会让观众享受到魅力无穷的台词。同样,影视作者能否写好潜台词的台词,也是一种考验。但必须掌握住写作潜台词的根本原则,这就是虚实相间。
所谓虚是指说出来的台词;而所谓实,就是隐藏在台词后面的潜台词,经过演员的表演,它能让观众感受到的。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让角色说出想说的意思中的一部分,而将大部分含而不露;二、让角色说话时的神态貌似平静,实际上内心却十分地不平静;三、让角色用平常语气来说,其实说出来的话都很不平常;四、让角色将正面的话反着来说;五、由于某种原因,角色不便直说,借他人之口气来说等等。无疑在这些方法里,都贯彻着虚和实。可见只有当台词和潜台词虚实结合在一起时,艺术魅力才能产生,观众的兴趣才会盎然。因为,欣赏艺术有一条通则:观众不喜欢“和盘托出”的艺术作品,他们喜欢参与进来;而“和盘托出”的艺术作品是不给观众留有参与的余地的。潜台词之所以能耐人寻味,就在于它给观众留有余地,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众与作者一起进行再创作。这样,观众由被动转为主动,他会感到愉悦,也会感到满足。
在日本影片《远山的呼唤》中,女主人公民子所说的台词就含有丰富的潜台同。民子是一个寡妇,和小儿子武志在一起,相依为命,生活得很艰难。这时候,一个为人正直、勤劳的彪形大汉耕作闯入她的尘活。她有了帮手,有了依靠,逐渐对他产生了爱意。但又碍于自己是个妇道人家,羞于启口,只得用“潜台词”去传达她的心意了。潜台词是对话中极其富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因为它不直、不白、不露、相反,它有着深藏着的思想和情感,向观众提供着艺术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