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起源于光。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会使人有不同的色觉,即具有不同的颜色。因发光体发出的光而引起人们色觉的颜色称为光源色。光源色的颜色完全取决于光的波长成分。当发光体发出的是单色光,那么其光源色称为光谱色,它将完全取决于单色光的波长。波长不同,单色光的颜色也不同。当发光体发出的是复合光,那么其光源色将决定于它的光谱能量分布。
非发光体的颜色称为物体表面色,可简称为物体色或表面色。这是物体在光源照射下产生反射光所引起的色觉。物体表面色既与入射光的光谱能量分布有关,义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比。因此讨论物体表面色时,首先应说明在什么光源照射下。若未说明,则通常是指在北向大空光照射下反映出来的颜色。
颜色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深浅不同的灰色。非彩色可以排列成一个系列:从黑色开始,依次渐渐地到深灰色、中灰色、浅灰色,直到白色,称作黑白系列或无色系列。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就属于彩色。光谱上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就表现为各种颜色。根据波长也可依次排成一个系列,称为彩色系列或有色系列。
颜色有三个基本特性,或称三个基本属性。
- 色调
只含有唯一波长的光是.单色光,其颜色称为光谱色。光的波长不同,则它的颜色也不同。我们用色调来表征颜色。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有无数种,即光谱色有无数种,所以颜色的色调也可认为有无数种。但实际上相近波长的单色光肉眼很难区分它们的颜色差别。为了能用文字描述不同的颜色,通常把各种光谱色归纳成有限种色调,例如红、橙、黄、绿、蓝、紫色等等。
色调是颜色最重要的属性,又叫作色相。为了便于观察光源色,可把光投射在白色背景上。一般的光多是复合光。将复合光与单色光相比较,当光的颜色与某种光谱色最接近时,就可根据此光谱色确定该光源色的色调。物体表面色的色调应将物体置于标准光源照射下才能确定,例如上文所说的北向天空光。黑白系列的颜色与所有的光谱色都不同,它不能用色调来表征,所以又称之为无色系列。
- 彩度
彩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若说某种颜色的彩度高,则表示这种颜色深,例如深红、深绿等。反之,若彩度低,则颇色浅,例如浅红、浅绿等。彩度是颜色色调的表现程度,它可反映光线波长范围的大小。波长范围愈窄,说明颜色愈纯,彩度愈高。也可以把任意颜色看作是光谱色与白色的混合。颜色中白色成分越少,则颜色越纯,彩度越高,色彩愈深。反之,颜色中白色成分越多,颜色纯度越低,彩度越低,色彩也就越浅。显然,光谱色最纯,彩度也就最高。黑白系列的彩度为零,或可认为黑白系列无彩度。彩度又可称作饱和度。
- 明度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物体表面色的明度由物体表面的反射比来决定。反射比较低时颜色呈暗色,例如暗红、暗绿等;当反射比中等时颜色发灰,例如灰绿、灰蓝等;反射比较高时颜色明亮。黑白系列的物体表面色,当物体表面的反射比为零时,物体呈纯黑色。实际上除了黑体外没有纯黑的物体。光源色的明度反映的是光的强弱。光越强,明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各种颜色都可以用上述二个基本属性来表征,只是彩色(有色)系列具备完整的三个属性,而黑白(无色)系列无色调、彩度为零、只有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