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察者观察正前方时,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观察者所能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视野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当观察者的头部不动,而眼睛可以转动时,观察者所能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视场。视场也有单眼视场和双眼视场之分。视觉过程除与视角、对比度、识别时间、照度四个参量有关外,还与视觉的适应状态有关。前面所列的各种视觉特性的关系,通常都是在适应了实验的视场条件后所获得的结果。 视觉适应是指眼睛由一种光刺激到另一种光刺激的适应过程,它是眼睛为适应新环境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适应时间,适应时间与视场变化前后的状况,特别是现场亮度有关。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明适应及色适应。对眼睛来说,适应过程是一个生理光学过程,也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开始是瞳孔大小的变化,在暗处瞳孔张大,直径可达2-8mm,以使更多的光线通过它到达网膜,而在亮处瞳孔则收缩,变得很小,经过瞳孔的光线随瞳孔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程度可达10-20倍,继之是视网膜上的光化学反应过程。明视觉是网膜中心锥细胞为主的视觉,而暗视觉则是以边缘的柱细胞的作用为主。适应也就包含着这两种细胞工作的转化过程。 暗适应是眼睛从明到暗的适应过程。眼睛从明到暗处,开始灵敏度很低,然后逐渐增加,最后达到稳定和清晰。暗适应在最初15分中视觉灵敏度变化很快,以后就较为缓慢,半小时后灵敏度可提高到10万倍,但要达到完全适应需35分到1小时。 暗适应曲线由两个部分组成,中间由一个“纽结”作为过渡桥梁。曲线的第一部分来自视锥细胞,因为它是测量色光引起中央凹感光细胞反应获得的结果。相比之下,视杆细胞对长波光则没有视锥细胞敏感,红光起了保护视杆细胞不产生光适应的作用。当红色测试光超出了明视部分时,阈限便不再降低,所以曲线在纽结以后的第二部分是需求量视杆细胞活动的结果。经过长时间的暗适应以后,人的视觉会变得非常敏感,在最优条件下,甚至可以看见仅含100个光量子的闪光。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